四、中国与同盟大国间构成的是互为支撑的战略格局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尽管盟国之间存在种种分歧,但都能坚持打败法西斯主义侵略的原则立场,从而使得同盟各国能在政治上相互协商、在军事上相互配合,这也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就中国与各同盟国大国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中国本着团结对敌、共同抗战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极大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另一方面,同盟各国、尤其是美苏英等国,也对中国艰苦卓绝的抗战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量援助。中国与同盟大国彼此间展现的是相互支持抗战、相互引为各自战略支撑点的态势,而绝非单方的“恩赐”或“赐予”。 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以美英苏等同盟大国为战略支撑点,以自身的抗战支持了盟国的抗战。前文所述中国推行务实积极外交的各项具体举措,如等待国际局势变化务实对日正式宣战,开展以美国为中心的外交,务实处理中国与美英等大国间的矛盾,国共两党及其政府都支持与接受了西方盟国实施的“先德后日”反法西斯战略,这些都深刻体现出中国将美苏英等同盟大国引为自身战略支撑点,从而十分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积极务实且颇具成效的外交活动,进而为中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始终坚持着对日的持久抗战,使得日本长期深陷中国战场,从而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第一,使日军“北进”计划破产,支援了苏联作战。按照日本参谋部作战计划,日本要“北进”占领朝鲜、“满蒙”,并在时机成熟(苏德战争爆发)后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被中国抗战死死拖住而始终没能进军苏联,为苏联解除了被两面夹击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在欧洲战场的作战。日军“北进”计划缘何破产?日本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大岛浩道出了个中玄机:由于日军深陷中国战场,“日本(虽然)老早就有意对俄用兵,但目前还没有足以这样做的力量,(若)把全部兵力调到北方去,就意味着南方的惨败。于南进同时北进,对日本说来是不可能的”(30)。第二,延迟日军“南进”步伐,支援了美英作战。由于深陷中国战场,日本无奈推迟“南下”计划达一年之久,这不仅有力地支持了美英的欧洲作战,而且大大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既缓和了英国当时的处境(31),又为美国加强战备提供了宝贵时间。正是由于对中国的持久抗战给予盟国作战起到的巨大支援作用有着客观公正的认识,罗斯福总统才在致其子的信中写道:“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3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