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取得之关键因素(9)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 温锐 陈涛 参加讨论

        注释:
        ①[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324页。
        ②张君劢:《确立中华民国对于四强系统之关系及其地位》,《民宪》1944年第1期。
        ③王真:《现实大国与虚幻大国——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二律背反》,《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2期。
        ④吴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初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⑤马克锋:《抗战时期中国的“四强”地位及其影响》,《河北学刊》2014年第1期。
        ⑥参见路小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大国关系》(未刊稿),中国现代史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抗日战争与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⑦《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49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40页。
        ⑨蒋中正:《中国之命运》,正中书局,1943年,第120页。
        ⑩张北根:《1933-1941年的中德关系》,《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第20—21页。
        (12)梁柱:《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19页。
        (1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第534页。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06页。
        (1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707页。
        (16)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第742页。
        (17)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三),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第435、446、443页。
        (18)《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页。
        (19)参见李朝津:《顾维钧与旧金山会议》;参见金光耀主编:《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12—316页。
        (20)蒋介石还在1938年2月的《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一文中强调,“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参见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131—1132页。同年毛泽东在其《论持久战》一文中,全面而深刻论述了坚持对日持久抗战的重要意义,成为指导中国全民抗战的纲领性文献。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39—518页。
        (21)参见马垚、杨尔珵:《日本战时经济概况》,中央银行研究处,1943年重庆版,第71页。
        (22)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1946年)“抗日战争会战经过概见表”;参见浙江省中国国民党历史研究组编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第1册,1986年,第320—328页。
        (23)《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中国抗日战争》(图文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88页。
        (24)《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我国抗日战争的几个主要数字》,《党史通讯》1985年第10期。
        (2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668页。
        (2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667页。
        (27)参见袁成毅:《关于中国抗战财产损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2期。
        (28)参见朱玉湘:《抗日战争与中国经济》,《文史哲》1995年5期。
        (29)参见吴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初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30)[苏]拉金斯基、罗森布立特:《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年,第274页。
        (31)1942年4月,英军在缅甸仁安羌地区被日军围困,中国远征军奉命救援,取得了著名的“仁安羌大捷”。此役,中国远征军共救出了包括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余官兵和美英传教士、随军记者500余人。
        (32)[美]伊里奥·罗斯福著、李嘉译:《罗斯福见闻秘录》,上海:新群出版社,1949年,第49页;转引自侯成德:《二战期间大国关系中的中国战场》,《世界历史》1996年第4期。
        (33)数据来源于[苏]杜宾斯基:《中日战争时期的苏中关系(1937-1945)》,第85页。参见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第33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