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发表纪念题词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纪念抗战、表达抗战主张发表了相关题词。1938年6月30日,在抗战一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十七周年前夕,《新中华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共产党员,应与各党各派各界人民一道坚持抗战,为驱逐日寇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并在斗争中起模范作用,不达目的,决不停止!”7月1日出版的《解放》第43、44期合刊,为《抗战一周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专刊》,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13)这是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的呼声,也是中共政治主张的表达,因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这些题词具有特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可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抗战的纪念。纪念方式的多样性,有利于营造纪念氛围,强化纪念效果。 二、抗战纪念的功能彰显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象征,有其独特的功能。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借助各种纪念方式、利用各次纪念契机,彰显了抗战纪念的社会功能。 (一)借助抗战纪念实施抗战动员 抗战纪念的首要任务在于动员全民族参加抗战,赢得抗战胜利。毛泽东在《反对投降活动》一文中,针对投降派“战则亡,不战则存”、“和则存,战则亡”的论调指出:“战下去,团结下去,——中国必存。和下去,分裂下去,——中国必亡”;“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团结抗战以求解放”,“反对投降和分裂——这就是全国一切爱国党派、一切爱国同胞的当前紧急任务”。(14)呼吁坚持抗战、坚持团结,旨在消除投降、分裂论调的影响,以凝聚各方力量。皖南事变之后,为维护抗战大局,毛泽东在起草《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国际国内任何困难情况下,“都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到底,抗战到底,反对分裂,反对投降”。(15)1943年7月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加强作战”、“加强团结”、“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四大建议。宣言指出,只有加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互相援助,特别是加强对于敌后抗日军民的援助,才是加强整个中国战场作战努力的具体办法。“抗日战争应该是始于团结,终于团结,团结是全国人民抗日的基础,也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基础。”(16)因此,利用抗战纪念之机,毛泽东和中共申明了团结抗战、合作抗战的主张。 (二)借助抗战纪念表达建国主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谋求抗战胜利的同时,也在筹划战后的国家建设。1938年抗战纪念前夕,毛泽东同世界学联代表团谈话时提出:“抗战胜利后,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一句话,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17)对于这个国家的基本特点,毛泽东进行了总体勾勒。如这个国家有独立民主的政府与代表人民的国会,有适合人民要求的宪法,各民族是平等的,经济是向上发展的,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的完全自由,军队与人民打成一片。经毛泽东修改发表的《中共中央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主张抗战胜利后“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18)。1942年7月2日,毛泽东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中央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有一个新内容,就是战后的建国方针和强调团结的问题。”(19)经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对战后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了设计。宣言指出:战后的中国,应当是独立的、统一的、和平的、民主的、民生幸福的、经济繁荣的中国,应当是各党派合作经过人民普选的民主共和国。(20)这里涉及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战后中国的轮廓清晰可见。如此,抗战纪念的表达功能得以充分显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