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党报党刊的风雨历程回顾:1920—1949(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王大龙 参加讨论

    还有人说是《少年》月刊。这是由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创办的机关刊物。1922年6月3日,旅欧的共产主义者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刘伯坚等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8月1日,创办机关刊物《少年》月刊,编辑部设在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办公地巴黎十三区哥特伏化街17号。《少年》的前期主要由赵世炎负责编辑,陈延年、陈乔年等负责刻蜡版、油印、装订和发行工作。1923年3月以后,周恩来接替他们,承担编辑、发行重任;李富春、邓小平、傅钟、李大章等也先后参与了这一工作。
    我认为,《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即后来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这一刊物。刊物为16开本,每期50页左右,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任主编。李达与王会悟在渔阳里二号新婚,他们的新房随之成了《共产党》月刊的编辑部。《共产党》月刊是宣传共产主义的早期刊物,它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共产党”的大旗。该刊主要介绍关于共产党的理论知识,介绍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学说,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刊载第三国际的重要文件,报道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论述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批判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思想;同时也用相当的篇幅,同伪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斗争。该刊对促进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统一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刊撰稿人一概不署真名。陈独秀为创刊号写的《短言》指出:“要想把我们的同胞从奴隶境遇中完全救出,非由生产劳动者全体结合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本国外国一切资本阶级,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不可……”该刊第一次喊出了令人激动的口号:“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万岁!”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该刊于7月出版了第6期,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如果在时间上不太苛求的话,在党的舆论导向上称得起重大影响的还要数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向导》周报。它是党的第一份“立在舆论指导地位”的中央政治机关刊物,16开铅印,由蔡和森任主编,其后,瞿秋白、彭述之继任。陈独秀在创刊之初为其题写刊名、撰写发刊词《本报宣言》,并制定编辑方针。发刊词称“谨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四个标语号于国民之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指导该刊筹创,并以孙铎为笔名参与前期的编撰。
    《向导》从创刊到1927年7月在武汉停刊,共出版201期,载文1474篇,累计346万余字。蔡和森、高君宇等负责编辑工作。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彭述之、李大钊、张国焘、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李立三,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维金斯基等,都曾为该刊撰写文章。
    《向导》周报的编撰队伍是一个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坚强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革命家和政治家办报的风格。《向导》以报道评论国内外政治时事为主要内容,设有“时事评论”“读者之声”“各地通信”“寸铁”等固定栏目。周报举办共5年之久,由初始的上海、北京、广州、长沙四地发展到全国二十几个大中城市,影响还波及乡村;在国外如巴黎、柏林也设有分销处。到1926年4月,每期总印刷量达2.9万份,发行量最高时达10万份,还出版过50期为一集的合订本,是一份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刊物。1927年国民党实施“清党”而被迫停刊。
    值得一提的是,《向导》第191期刊载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