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第一份报纸:《浪花》 人民军队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军报,是红四军政治部在闽西创办的《浪花》报,时间是1929年7月27日。 1929年1月和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第二次进入闽西,并于5月23日、6月3日、6月19日先后三次攻占龙岩城,消灭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部。至此,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印刷机器,成为红四军宣传战绩、发动群众、揭露和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7月27日,红四军政治部创办了《浪花》报。《浪花》报(创刊号)开宗明义地指出,其使命是要“效力于它的主人——被压迫阶级”,以简洁的文字揭露包藏祸心的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发扬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屈服一切傍虎施威的丑类”“唤起被压迫阶级和弱者去踏死那些为非作歹的败类——国民党反动派”。《浪花》报热情宣传了红四军攻克汀州,直取龙岩、永定、上杭,歼灭军阀郭凤鸣、陈国辉的战绩;报道了闽西各地举行工农暴动,组织工会、农会、赤卫队、暴动队,创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好形势;号召贫苦工农积极行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封建剥削制度。 红四军在闽西的胜利,引起了蒋介石及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队的震惊,急忙调遣一批“剿匪健将”对闽西摆开“会剿”的阵势。面对敌人甚嚣尘上的“会剿”声浪,《浪花》报以它“特殊的精神”,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军阀混战“挂羊头卖狗肉”的实质,动员根据地群众起来粉碎敌人的“会剿”。 目前在古田会议纪念馆收藏陈列的《浪花》报(创刊号)是在漳平县城的一幢民房墙上发现的。这张报纸和土墙牢牢粘在一起,不可分割,只好将土墙一起切割下来,用玻璃罩起来,放在展室内。这是一份四开二版的铅印小报,报头“浪花”二字清晰可见,其他文字则不好辨认了。纪念馆胡馆长告诉我们,报纸设有“发刊词”“特讯”“短评”等栏目。这张独一无二的《浪花》报,经由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在没有发现《浪花》报之前,很多人认为第一张军报是《红军日报》。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立即接收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沙民国日报》社的房屋、印刷厂及设备物资。7月29日,《红军日报》——红军报刊中第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铅印对开大型日报创刊了。《红军日报》由红三军团总政治部主编,共出版了6期;每期都有社论,每期头版位置固定刊登《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从第二期起增设文艺副刊,刊名《红军》,明确提出副刊使命“是无产阶级的喉舌”。由于当时国民党省主席何键调集了15个团围攻长沙,8月4日《红军日报》停刊,8月5日(即停刊的第2天),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撤离长沙。《红军日报》只办了11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