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序目》的落款时间为“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五日”。 ②《旧学辑存》内有论著20种,附存《忆往编》1种。《忆往编》作于1981年,其余20种论著,除《读书箋释之余·墨子小箋》作于1949年外,其他论著写作时间均在《广文字蒙求》之前。 ③关于此点,刘固盛先生已有论述。参见刘固盛、王闯.论张舜徽先生史学思想的特点[J],周国林主编.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48. ④《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一书的稿纸即为张先生自印的“强学庐稿”。 ⑤张舜徽先生认为士儒阶层属于统治阶级,但并没有一味地斥责他们。在《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第六部分中有“知识分子做出了有益的工作”、“知识分子的弊短与优长”等内容(在中国封建社会,士儒阶层是知识分子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张先生对士儒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 ⑥《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第六部分大题“封建社会的文献”之下,有小题“知识分子的弊短与优长”,该小题之下有“优伶通过演戏对统治阶级进行斗争的意义和作用”一目。 ⑦《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第四部分“受压迫人民的痛苦”的主要内容被收入《中华人民通史》的《社会编》;第一部分“统治阶级树立威势的基础”与第五部分“封建社会的教育”的部分内容被收入《中华人民通史》的《制度编》。《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中所显示的阶级分析观点也为《中华人民通史》所继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的主要内容,后来被收入《中华人民通史》的《创造编》和《学艺编》。 参考文献: [1]张之洞,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张舜徽.顾亭林学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3]张舜徽.旧学辑存[M].济南:齐鲁书社,1988. [4]张舜徽.旧学辑存·广文字蒙求[M].济南:齐鲁书社,1988. [5]周国林.张舜徽先生的室名与人生追求[J].中国文化研究,2013(秋之卷). [6]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M].第3册,未刊稿,湖南省图书馆藏. [7]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M].第1册,未刊稿,湖南省图书馆藏,1957. [8]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M].第2册,未刊稿,湖南省图书馆藏,1957. [9]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M].第5册,未刊稿,湖南省图书馆藏,1957. [10]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M].第6册,未刊稿,湖南省图书馆藏,1957. [11]翦伯赞.关于打破王朝体系问题[J].新建设,1959(3). [12]张舜徽.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序言[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 [13]张舜徽.中国封建社会之分析·序目[M].未刊稿,湖南省图书馆藏,1957. [14]张舜徽.中国史论文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15]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本文原载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