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湖南各县地方财务单章程》,《湖南财政月刊》第72号,1924年4月,第4页。 (41) 有必要对“权绅”与“劣绅”做一区别。“权绅”通指因由新政推行而获取体制性权利之绅士,“劣绅”则是立足乡民利益而对绅士之道德评判性称谓,并非“权绅”即为“劣绅”。就乡民而言,评判绅士是否“公正”的标准即在于是否能真正将权利、公产用于谋取地方公益(吴晗、费孝通等著:《皇权与绅权》,上海:观察社,1948年,第124页)。以此而言,“权绅”中有“良绅”、“正绅”,如清末民初社会动荡,醴陵县地方公产端赖绅士才“得以保全”(《民国醴陵县志》(三)《人物志》,第312页。),惠及乡里,而“劣绅”则指侵吞公产、利用公权盘剥乡民之“权绅”。民国后劣绅驱逐良绅,绅士阶层普遍劣质化,而“权绅”渐趋等同于“劣绅”。 (42) 郭孝成:《中国革命记事本末·第二编》,商务印书馆,1912年,第14页。 (43) 张玉衡:《十年见闻录》,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编:《江湖会资料选辑》,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不详,第161页。 (44) 易涝编:《湘潭易氏四修支谱》卷12,祀田记十三,祥开公祀田记,祥生公祀田记,1922年印本。 (45) 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下册,1931年铅印本,第38页。 (46)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第73页。 (47) 吴晗、费孝通等著:《皇权与绅权》,观察社,1948年,第123页。 (48) 邓文仪:《土地问题之研究》,《中国农民》第2卷第1期,1927年,第24页。 (49) 田中忠夫:《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汪馥泉译,大东书局,1934年,第13页。 (50) 陈醉云:《救灾政策与公仓制度》,《文化建设月刊》第2卷第6期,1936年3月,第62页。 (51) 《民国蓝山县图志》卷19《财赋篇第八中》,第299页。 (52) 步鸾:《应该打倒绅士阶级》,《中国青年》第124期,1926年,第666页。 (53) 《广东花县农村经济概况》,《中国农村》第1卷第4期,1935年1月,第64页。 (54) 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之比较》,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民国研究》总第5辑,1999年,第6-7页。 (55) 市古宙三:《乡绅与辛亥革命》,《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8辑,第176页。 (56) 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下册,第14页。 (57) 《鄂东巡视员曹大骏的报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文献资料》第1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0页。 (58) 《湖南农民运动真实情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第383页。 (59) 贺跃夫:《晚清士绅与近代社会变迁——兼与日本士族比较》,第246页。 (60) 李侃:《从江苏、湖北两省若干州县的光复看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兼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农民的关系》,中华书局编辑部编:《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470页。 (61)(6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二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第207、365页。 (62) 《新化要闻》,《大公报》(长沙)1917年2月8号,第7版。 (64)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第66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