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张学良抗日思想警示 忍让换不来和平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梁卫国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张友坤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梁卫国 摄
    张学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在担任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时,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后又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那么,张学良在抗击日本侵略方面有何思想,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意义。近日,就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张友坤。张友坤认为,张学良对日本有独到认识,他的有关打破“恐日病”、走出“唯武器论”误区、抛弃所谓的“准备论”、进行运动战等思想在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件中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记者:提到张学良不能不提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您能否简要介绍下在这两个事变中,张学良是如何对待抗日这件事的。
    张友坤:我认为“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主义”的始作俑者是蒋介石。张学良不过是“不抵抗主义”的执行者。原因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有系列不抵抗的言行,并且有“铣电”存在。这些已经被史实所证明。
    张学良是一个全国抗日论者。他之所以实行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就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能与日本抗衡,他认为只有一个统一的中国才能与当时的日本相抗衡。自察北冀东事件后,针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张学良逐渐坚决主张攘外以安内,马上对日抗战。王卓然劝他:“对于抗日,你的立场只能待将来以真实行动去表现,若是未干先说,国人将责问何以不抗于沈阳,不抗于锦州,不抗于热河?……”张回答:“你说得对!但是天知道,不抵抗的责任不应由我张学良一人担负,就算是我一人的罪过,那么一误岂堪再误!一人误岂堪全国误,一时误,岂可永久误。国人皆骂我不抵抗,现在大家就应一致奋起,一致抵抗才是!……我个人处境,也许是因为到了无不可牺牲无可牺牲之时,我是要不顾一切,去争取信念的实现。我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披甲还乡,把骨头埋在白山黑水之间;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抛开自己一切利害,牺牲自己一切所有,去拥护领袖,联合全国,实行抗战。”
    1936年3月下旬,张学良正在陕北洛川“督师剿共”,深感“剿共”是无期徒刑,极度苦闷。他特派飞机将王卓然接去恳谈:“说东北军与共产党的接触,在很短的时间,损失两个半师。共产党的口号是抗日救国,帮助东北军‘打回老家’,东北军一听这个口号,不是弃械逃走,就是缴械投降,继续‘剿共’的结果,会遭到全军覆没,给老蒋达到消灭异己的目的。到那时老蒋还是‘剿共’,自己便成了‘孤家寡人’的光杆,若想打回老家,自己没有军队,‘不抵抗’的罪名将永世替蒋承担而无以自白。他又说他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蒋介石推行的‘安内攘外’政策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民意的,是会亡国的,应当把这政策倒转过来,改为‘攘外以安内’,即实行古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正是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继续扩大,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席卷全国、局部抗战持续不断,加之张学良在西北“剿共”战场上的三次惨败,以及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的感召,他决心促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对蒋介石多次进谏,均遭训斥。蒋甚至对张学良说:对西安那些游行示威的爱国学生,只能用机关枪打,此乃深深刺痛了张学良强烈的爱国心。为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在民族危亡,国事危殆之秋,他与杨虎城将军不顾地域、集团、个人的任何利益和身家性命,毅然发动震惊世界的西安兵谏,史称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全国抗战,为取得我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大量史实说明,“不抵抗主义”的始作俑者不是张学良,他不过是一个执行者。一定程度上,失去东北是张学良对形势和对日本的判断失误造成的,但在对日本的侵略问题,他很快就醒悟过来了。尽管丢失东北张学良作为“封疆大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把责任都推给张学良是不公正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