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抗战时期,如何解决抗日军人、抗日工作人员家属的优抚及安置,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边区政府先后几次适时调整优待抗工属制度和政策,并且实施了经济减负、节日慰问与“双拥”、创办公共事业、生产代耕与帮扶及建立家务活动等卓有成效的优抚活动,从物质与精神层面全面调动抗工属的生产潜能。这些举措改善了抗工属的生活,促进了边区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抗战动员。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抗属;工属;优抚 中图分类号:D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75(2014)03-0039-07 抗战不久,日军就侵占山西,与陕甘宁边区隔河而对并伺机进犯,边区保卫河防的任务异常艰巨。同时,国民党对边区又进行严密封锁,进一步加剧边区的经济困难。再加之边区自然环境异常恶劣,灾害频发的环境下,人民生活异常艰辛。 战争旷日持久,许多青壮年踊跃参军投身抗日,致使抗工属数量相对于边区总人口逐年增加。边区在抗战时期“动员参军参战人数为44957人,占抗战时期边区总人数的3%,占边区青壮年人数的比例更高”。[1]同时,边区大量的人员脱产从事抗战经常有7万人(最多时12万人)[2]。如何解决其家属的优抚及安置,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张雪梅(1972-),女,陕西子长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延安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