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术月刊》2014年第3期 刘超 参加讨论

    四、共和政体与北京政府时期教科书中的共和立场
    从教科书对清初内政措施的叙述可见,北京政府与南京政府对清朝可谓是态度一致而立场不同:都是对清朝统治持批判态度;北京政府时期从“共和”立场批评清朝专制制度,南京政府时期从汉族立场批评满清的民族压迫。
        民国教科书对清朝内部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政变、清朝灭亡等的叙述,与清初内政叙述相同也有着从共和到汉族立场的转变。①这种叙述转变对认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演变有重要意义民国共和政体的建立,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局面。同盟会成立时就宣称民权,创建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得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②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强调去除专制政治,倡导民主共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 ③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享有各项自由权利。民国废除帝制,宣布共和,是要摆脱“君权神授”的政治法统,通过民主立宪”将国体从传统帝国转变为现代民主国家。⑤一时间,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帝制活动和张勋复辟等都因违背共和民国宗旨而失败。
    民初在民族问题上注重五族共和。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多位于边疆地区,国家统一与民族问题密切相关。清末新政以来,部分民族就出现分离倾向。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与“恢复中华”的宣传,使他们对民国抱有疑虑,蒙疆等族在外国势力支持下,图谋独立。⑥为安抚蒙藏等族,新成立的民国主张民族平等与五族共和。民国成立时,孙中山郑重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昌起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讳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形式将民族平等规定下来。五族共和与平等政策为北京政府所继承。《劝谕蒙藏令》宣称:“现政体改革,连共和五大民族均归平等务使蒙、藏人民,一切公权私权均与内地平等,以昭大同而享幸福”。⑧倡导五族共和与民族平等,对吸纳少数民族参加民国、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意义。 
    北京政府时期教科书都强调“五族共和”。很多教科书叙述中国民族时,都列举了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人种),认为正是这些民族共同组成了国家,中国人种,自有史以来,即以种种之关系,及种种之组织, 联合而为一伟大国民之团体”。⑨有教科书对以往以汉族为中心的历史书写进行了批评“吾国历史,向以汉族为主,于他族多有贬辞。本书以五族共和为纲,故于满蒙回藏四族之肇兴与进化及其势力分合等,皆搜求靡遗,以符现世;其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等,绝无轩轻,借联五族之感情,而融洽一气。”⑩养成共和国民也是这一时期教科书的重点。商务印书馆强调新编教科书“博采世界最新主义,期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民国成立,数千年专制政体,一跃而成世界最高尚、最完美之共和国。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之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11)中华书局在编辑历史教科书时指出:“在发挥我国国民之特色,而更推究其贫弱之原因,故于专制之成因及流毒,言之较详而社会变迁、风俗隆替,尤所注意,庶学者读之,得知现势造成之由来,藉资反省与空谈往事而徒记姓名者不同。”(12)北京政府时期教科书中的清朝史叙述,与民初北京政府的民族政策以及教科书编写要求一致,都是持共和立场突出共和精神的培养。随着国民党政权的确立南京政府时期对清朝历史的叙述立场发生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教科书中“太平天国”叙述即是如此,参阅张希:《历史书写与叙述政治—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太平天国”(1903-1952)》,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编:《亚洲的现代化道路:历史与经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97页。
    ③《临时大总统誓词》,《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页。
        ④《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2页。
        ⑤关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中的民族政治》,陈理等主编:《中国近代边藤民族问题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⑥参阅日松本真澄《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年的“民族论”为中心》,鲁忠慧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77页。 
    ⑦《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页。 
    ⑧《临时政府公报》52号,1912年3月30日,转引自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06页。 
    ⑨赵玉森编纂:《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第2页。 
    ⑩钟毓龙编:《新制本国史教本》卷上,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第1页。 
    (11)《商务印书馆:新编共和国教科书说明》,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422-423页。 
    (12)钟毓龙编:《新制本国史教本》卷上“编辑大意”,上海:中华书局,1920年,第2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