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有层次的“天下”与有差别的“政区”(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京 朱圣明 参加讨论

    二、有层次的“天下”
    在某种意义上,秦王朝可视为秦国的扩大型。对秦国天下结构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秦帝国所统治的“天下”。从立国伊始到渐灭六国前夕,秦国与西方犬戎、义渠、大荔等羌戎之族的土地之争始终未曾停止过。因此,如何处理旧土与新域之间关系的问题很早便在秦国产生。为此,秦国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加以规范,罗列如下:
    (1)“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可(何)谓去“夏”?欲去秦属是谓“夏”。
    (2)“真臣邦君公有罪,致耐罪以上,令赎。”可(何)谓“真”?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它邦而是谓“真”。可(何)谓“夏子”?臣邦父秦母谓殴(也)。
    (3)“使者(诸)侯,外臣邦,其邦徒及伪吏不来,弗坐。”可(何)谓“邦徒”、“伪使”?徒、吏与偕使而弗为私舍人,是谓“邦徒”、“伪使”。
    (4)道官相输隶臣妾,收入,必署其已禀年日月,受衣未受,有妻毋(无)有。受者以律续食衣之。属邦。(22)
    据第(1)条可知,秦称本国辖域(秦属)为“夏”,“臣邦人”所居亦包含在此之内。这一点也可得到第(2)条的证明,“臣邦父母产子及产它邦”意味着“臣邦”与“秦之它邦”相异,即“臣邦”为秦之属境。但即便如此,从第(2)条中“秦”与“臣邦”对称可知,“‘臣邦’虽然已经被纳入了秦的版图,但实际上与传统上的‘秦’(指秦本土——引者注)是有着具体的区别的”。(23)第(3)条中,“诸侯”为关东韩、赵、齐等国。而对于与“诸侯”并列、与“臣邦”相对的“外臣邦”,学界一般认为其指独立于秦域之外、秦只能实施松散或间接统治的臣属之国(地)。第(4)条因出现有“属邦”二字,学者多将其归入秦处理民族(包括臣邦人、外臣邦人)事务的《属邦律》中。根据以上分析,第(4)条中细微之事无不听命于秦政府的“道官”显然只会出现在“臣邦”地区。众所周知,秦在一统六国之前便已在辖境内设置与县同级之“道”,其在地理区位、民族构成、管理方式上均有别于秦国传统设县之地(秦本土)。此又可印证前述“臣邦”既属秦国辖域,又具有一定特殊性之结论。正如刘瑞先生指出的,“臣邦”、“外臣邦”首先是与秦本土相较而言的地理概念,然后才是由彼此特殊性而引申出来的政治范畴。(24)在秦国统治的“天下”内,正因“臣邦”、“外臣邦”相比于秦本土的特殊性,“道制”、“使者”才会应势而生,从而造就不同的政治区域。综上,秦本土、臣邦、外臣邦共同构成了秦国“天下”的地域、政治格局。同时,该“天下”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秦本土与臣邦构成了秦属(秦境);秦属与外臣邦又共同组成了秦国之“天下”。
    另外,秦国“天下”内的人群亦有分层。第(1)条中,“臣邦人”及“秦人”(秦族之人)所居之地被总称为“夏”,可统视他们为居住在“夏”地之人。相应的,“外臣邦人”则是居住于非“夏”地之人。另据第(2)条,“夏”地之内的人群又有“夏”、“真”之分。这里,前“夏”为地域概念——秦之属境,后“夏”及“真”则为族属概念——“夏”人、“真”人。由简文可知,“真”人是父母均为臣邦人或出生于秦属外的人,“夏”人则是父母中至少有一方为秦人且出生于秦属内的人。(25)而“夏子”可为“臣邦父秦母”所生则意味着秦国之“天下”特别是“秦属”之内的地域与人群分层并不能绝对重合。即秦本土之人并非全为“夏”人,臣邦之人亦非全为“真”人。至少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秦母及其子随臣邦父生活在臣邦之地,臣邦出现“夏”人;臣邦父随秦母生活在秦地,秦本土出现“真”人。
    上述可知,从地域、政治、人群结构来看,秦国之“天下”是层次分明的。此后,虽然始皇一统六国、北方长城修筑、汉武帝开疆拓土等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导致现有天下格局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但“天下”分层这一基本特征却一直为秦汉王朝所承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