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总论 >

有层次的“天下”与有差别的“政区”(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京 朱圣明 参加讨论

    
    (33)参见[韩]金翰奎:《古代中国的世界秩序研究》,一潮阁1982年版,第401页。转引自[日]渡辺信一郎著、徐冲译:《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史的视角出发》,第13页。
    (34)参见《汉书》卷94下《匈奴传》。
    (35)《后汉书》卷88《西域传》。
    (36)《史记》卷120《汲郑列传》。
    (37)史党社:《秦关北望——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第46页。
    (38)参见朱圣明:《两汉“保塞蛮夷”考论》,《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39)关于汉代西南夷地区不同人群自我认同的变化动因及其特点,可参见朱圣明:《试论汉代西南夷地区的人群划分——以不同场景变换为视角》,《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
    (40)冀朝鼎著、朱诗鳌译:《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
    (41)参见[美]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历史的结构》,《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页。
    (42)参见鲁西奇:《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3)冀朝鼎著、朱诗鳌译:《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78页。
    (44)卢云:《区域控制与历史发展——论秦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文化重心及其相互关系》,《福建论坛》1987年第4期。
    (45)参见鲁西奇:《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46)谢承:《后汉书》卷6《八家后汉书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03页。
    (47)参见卢云:《区域控制与历史发展——论秦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文化重心及其相互关系》,《福建论坛》1987年第4期。
    (48)廖伯源:《论东汉定都洛阳及其影响》,《史学集刊》2010年第3期。
    (49)《后汉书》卷58《虞诩传》。
    (50)《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
    (51)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卷4《地广》,第208页。
    (52)《汉书》卷64下《贾捐之传》。
    (53)参见黎小龙、徐难于:《两汉边疆思想观的论争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思想的形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4期。
    (54)笔者曾撰文探讨过秦汉时期蜀地精英为促成本土“华夏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参见朱圣明:《从秦蜀到晋蜀:时代变迁下的蜀人身份转变及认同危机》,《厦大史学》(第4辑)。事实上,这种由边郡精英所主导的边郡“华夏化”进程在秦汉蜀地之外的其他边地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