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宋美龄说话直率,出访英国不会成功。 1907至1917年宋美龄接受美国教育10年,在举止言谈、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美国化了。英国女记者弗雷特·厄特利采访过宋美龄,认为她“象美国人那样对人直爽坦率、诚恳友好”,“这倒不是由于蒋夫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是因为她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似乎象中国人的少,象美国人的多”。(32)史迪威也认为宋美龄“非常直率开放”,是“一位聪明、有头脑的女人。持有西方的观点”。(33) 抗战时期,宋美龄经常利用无线电广播、报纸杂志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抗战的艰苦和抗日将士的英勇,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在一些演说和广播稿中,她对英国、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姑息日本侵略及轻视中国的态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1941年10月10日,宋美龄通过电台向美国民众演讲:“我认为我们已经赢得了和其他民主国家同等的地位,但是我们不想要同情的施舍。”“中国作为反法西斯阵营中的一员,我们有发表言论的绝对权力。我们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应该被当做小角色来对待。”(34) 1942年4月19日,宋美龄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First Lady of the East Speaks to the West”(35)的文章,赞扬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批评西洋军队节节败退。她指出:“过去三个月来,我中国人民以惊奇而难信的眼光,目睹着西洋军队处处对敌人屈降;据他们解释,是因为日军实力优越之故,这个解释,在我们中国人是难于理解的。我们同时不能理解西洋人受辱忍垢,被人困顿已非一日,为什么到今天还能靦颜说到,因为没有作战的准备。”宋美龄赞扬美国麦克阿瑟将军“能以仁爱平等之心,对待菲律宾民众”,“五年中国英雄流血的前例,只有在麦克阿瑟将军统率下的菲律宾军队可以与之媲美”。同时,她也批评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政策,指出:“若不把现在的印度政策及其实施的方法作彻底急剧的改变,恐无根本解决之望。”宋美龄还抨击了西洋人根据优越感所造成的对华错误观念,“西洋人必须改变他们对东方的观念”,“不应当再有谁是优秀谁是低劣的思想存在。应当人人平等,全世界各民族的男男女女大家携手向一个伟大的理想迈进”。(36) 宋美龄的文章令英国人感到不愉快。据顾维钧回忆:约翰·盖西克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商人,怡和洋行经理,谈话中他讲到重庆普遍在批评英国。蒋夫人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后更是达到了高潮。(37)1942年5月18日,宋美龄在致函美国总统助理居里时解释:我写的《纽约时报》的文章没有任何报复、怀恨的意思,完全是出于良知。由于发表了此文,在重庆的英国人尤其认为我是亲美和反英的。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意识到我会招致不受欢迎,但这并没有阻止我,因为我没有愿望为受欢迎而工作。(38) 1942年11月3日,顾维钧建议宋美龄考虑接受访英的邀请。但宋美龄认为,她出访英国不会成功,因为她会坦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好还是由顾维钧以外交方式处理中英关系问题。宋美龄提到,她在纽约发表的文章一定使英国人大为不快。不过,她写这篇文章丝毫没有反英情绪,总要有人站出来为中国说话。她不是以委员长夫人的身份,也不是以中国官方发言人的身份,而是以她个人的名义写这篇文章的。如果英国人对别人写文章谈论他们而敏感的话,那么英国家长式专横跋扈的受害者对其所受待遇产生敏感就更加自然了。宋美龄表示:为了使我们的未来比过去更为美好,为了使下一代不会责备我们失职,我们一定要大胆地申明观点,尽职尽责。(3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