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概说(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理论研究》 李红岩 参加讨论

    二、史学与史学思想的一致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阐明及蕴含的思想。它包括关于历史客体的思想与历史主体的思想两个方面。所谓历史客体思想,一般又称作历史思想,是关于客观历史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阶段等方面的思想,例如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理论,即属于这一范畴。所谓历史主体思想,主要指历史认识论、方法论、编纂理论等方面的思想,也可称其为关于历史的思想的思想。两方面统一起来,可以合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
    史学与史学思想是两个不可分割、紧密关联但又不完全一致的概念。前者指史学的全部内容与成果,后者指其中的思想理论部分,不包括具体的实证性或文献性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它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大不同,是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使得它成为中国史学合法的绝对主导与主流。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与理论形态,由此而奠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既与国际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同质性,又富于民族特点。它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但深深地植根于自己国家悠久的历史之中,在史学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性与本民族国家历史特性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在国际史学界与史学理论界也具有重要地位和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新中国成立前,它不具备绝对的话语支配权,甚至在解放区以外处于“非法”状态。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样态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很有市场与影响力,经常挑战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实证主义、烦琐考证是大部分史家治学的基本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比较彻底地改变了这种状态。
    正如“史学”与“史学思想”不可分割,史学及其史学思想的各发展阶段,也不可分割。它们是继承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替代或否定的关系。它们都依据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来,其本质是一致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史学与史学思想,既有区别,又不可分割;既不能以改革开放后的史学去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史学,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史学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史学。
    当然,就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学整体面貌而言,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改革开放前,更加突出研究历史的骨骼,改革开放后则更加关注研究血肉。新时期中国史学最突出的成就与特征,即在于历史的血肉空前丰满。这一特点可弥补因过于关注历史骨骼而带来的历史内容相对贫瘠的状况,但负面效应则是容易导致研究状态的碎片化、形式主义化以及理论思维的弱化,以至在实践中往往忽略“历史的规定性”,亦即历史的“质”。显然,历史的骨骼与血肉不可偏废。唯有相互为用、有机融合,方不失历史学的全体大用。
    历史发展的主脉与大势,就是历史的骨骼,亦即人类发展的历程与大道。迄今为止,对这条大道最完整、最系统、最深刻、最科学的揭示,是由唯物史观完成的。借助唯物史观的伟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最完整、最系统、最深刻、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道。
    他们对大道的揭示,是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在探讨中国古代、近代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历史研究过程中完成的,体现为对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亚细亚生产方式等历史课题的丰富研究成果。尽管这些成果的具体观点并不一致,但根本精神、根本方法、基本思路、精神气质是一致的。具体观点的不一致,不但不影响其科学性,反而彰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独特魅力,前所未有地深化了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规律性认识,说明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历史学完全可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发展。唯物史观不能代替具体的历史研究。因此,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不意味着历史学只能有一种观点、一张面孔、一个流派。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都有它要完成的时代任务。大体说来,从20世纪初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史学第一位的时代任务,就是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大道,彰显中国历史发展的骨骼。怎样在前人开辟的路径上继续开拓,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家要回答的新的时代课题。
    给历史的骨骼增添血肉;让历史之树不仅主干强壮,而且枝繁叶茂;让历史之河不仅主流清晰,而且支系发达。这成为新时期史学最突出的特征。于是,文化史、社会史蓬蓬勃勃地兴起。环境史、灾荒史、城市史及观念史、概念史、医疗史与区域史、生活史、风俗史等相互交叉,蔚为重镇。凡人类以往的形迹,几乎全被纳入中国史家的视野。历史研究的领域与范围,空前扩大。
    如何让丰满的血肉不拖累骨骼,怎样让丰茂的枝叶不遮蔽主干,如何让细密的支流汇入江河?如何在血肉空前丰满的前提下不流于“碎片化”?在区域研究中观照全体、在历史描述中不忘本质、在借鉴交流中不失自我、在微观考据中不止于碎片、在史料梳理中不忘思想,总之,在丰满中保持神采,不失历史学真善美的全体大用,这显然会成为今后正当的路径选择。沿着唯物史观的路径与时俱进,继续开拓,而不是另起炉灶,这是最根本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