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实验方法与历史研究(9)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集刊》 晁天义 参加讨论

    1928年,马克·布洛赫(又译作马克·布洛克)发表《比较史学之方法——论欧洲社会的历史比较》一文,对实验方法(他称之为“比较方法”)在史学中的运用做了正面阐述,并结合欧洲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问题说明了如何运用比较方法寻求解决的途径,堪称现代西方实验史学的嚆矢。(42)布洛赫说:
    比较方法作用广泛:我认为普及和完善该方法是当今历史研究的一项最为迫切的必要任务……然而,大多数历史学家显然还没有完全信服这一方法……比较方法可以而且应该深入到细节研究中去。比较方法的未来——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学的未来,就取决于此。布洛赫认为,比较研究可以有不同类型:第一种,人们可以选择一些在时间上分开,并且在空间上相隔的社会;第二种,平行地研究那些既是相邻的、又是同时代的社会,这是一些互相之间不断影响的社会,因为它们的同期性和相互邻近,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同样的重大原因的作用,并且可以追溯到一个共同根源。比如,布洛赫关于中世纪初期法兰克王国的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同西哥特王国的国家与教会关系的比较,就极具启发意义。通过比较,作者发现5-8世纪的墨洛温王朝与8世纪中期以后的加洛林王朝在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方面存在相异关系,而7世纪以后的西哥特王国与加洛林王朝则在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方面除了一点(即前者由国家管理教会,而后者由教会管理国家)之外,均存在相似关系。布洛赫认为,这种现象意味着西哥特王国的某些文化因素曾通过某种途径传入加洛林王朝。就这样,通过现象间异同的比较可以确定不同社会中两种因素的因果关系。(43)
    布洛赫谦逊地表示,他并非实验史学(亦即“比较史学”)的发明者,“比较方法已不再需要加以创造。在人类的许多科学领域中,比较方法很久以来就已经证明了自身的效能”。的确如此,因为布洛赫的创新只是将密尔求因果五法挪用到史学研究中而已。布洛赫说:“比较就是在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选择两种或数种一眼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某些类似之处的现象,然后描绘出这些现象发展的曲线,揭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对这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作出解释。”(44)如有学者所说,布洛赫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目的,乃是“察同差异求因果”,即“察同差异求规律”。布洛赫倡导“察同法”,具体原理如下所示:
    如果 有A1就有B和C但无D;
    有A2就有B和D但无C;
    诸如此类;
    则 B是A的原因(或结果)。通过历史上不同社会状态中两种因素的并存,可推知二者的因果关系。据此原理,布洛赫得出“西哥特王国的某些文化因素(如关于建立王国的某种概念及其作用等)曾经通过某种途径传人加洛林王朝”的结论。庞卓恒认为,布洛赫的上述研究可以启发人们发现许多新的研究线索和研究课题,但并没有真正发现历史规律。庞先生认为,原因在于:“他单纯运用‘密尔五法’那样的经验归纳方法,缺乏科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指导”。(45)应该承认,布洛赫的研究方法并不完美,但问题的根源却与“本体论”关系不大,而是因为他未能像迪尔凯姆一样在密尔求因果五法问做出必要区分。
    如上所述,密尔求因果五法在极大程度上对于能够开展直接实验的科学来说都是适用的,然而对于间接实验来说,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比如说剩余法,只能用于那些相当先进的科学,因为它要以许多关于规律的知识为前提;而社会现象十分复杂,以致只有在一定情况下,才能从许多原因中准确找出一个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同样,求同法和察异法也难以用于历史学。实际上,这两种方法的前提是:要求所比较的现象只在一个点上契合或相异。虽然绝对排除一切偶发因素是理想的极限,实际上不可能做到,但事实上物理学、化学,甚至生物学都差不多接近了这个极限,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为实验得到的证明是可靠的。但在历史学中则不然,因为社会现象过于复杂,人们不能把同一社会内部并存的一切事实,或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相继存在的一切事实逐一列出,也就绝不可能认定两种现象在任何关系方面都是相契的或相异的。漏掉一个现象的可能性要比不放过一切现象的可能性大得多。因此,这样的证明方法只能造成一些没有科学性的臆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