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张西曼夫人魏希昭传(8)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巾帼妇女》 张小曼 参加讨论

    1949年7月10日张西曼终因多年革命奋斗积劳成疾手术不治,于建国前夕不幸逝世,年仅54岁。张西曼的好友柳亚子闻讯悲痛万分,在他的7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
    ……闻张西曼兄恶耗,甚骇悼,函希昭吊唁:并函衡老(指沈钧儒,字衡山),请其代列姓名于治丧委员中。余于文代会开幕时,曾晤西曼于怀仁堂,旬日之间,人天顿隔,悲夫!
    在柳亚子的《磨剑室诗词集》中还收录了柳亚子一首情真意切的“张西曼挽诗”:
    西曼以一九四九年七月九日夜二时半(注:实际应是1949年7月10日凌晨)病故协和医院,诗以悼之。
    记曾文宴渝州共,更喜心情隗市开。
    谁料浃旬成永诀,恍闻天半起惊雷。
    密书在箧休轻展,壮志临危总未灰。
    僻处郊园生死隔,未能一恸抚棺来。
    卌载堂堂见此张,天人三策意难忘。
    铁函心史凭谁续,夔足遗嫠要共商。
    及见澄清原不恨,独怜怀抱未全偿。(遗嘱以不能多所贡献于中国痛苦的人民为恨。)
    黄垆向笛中南海,跃马辽东更断肠。
    柳亚子先生在这首悼诗中首先回顾了与张西曼的交往.并以“永诀”、“惊雷”形容他难过悲痛的心情。因为柳亚子先生住在颐和园,消息和交通均很闭塞,竟未能为好友最后送行,以“生死隔”、“未能一恸抚棺来”表达了柳亚老痛惜和遗憾的心情。在第二段中以“卌载堂堂”、“天人三策”颂扬了张西曼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格、向孙中山先生建议联苏联共等三大政策的历史功绩,并提出了“铁函心史凭谁续”的疑问,用“夔足遗嫠”表达对身有残疾带着一岁幼女的魏希昭夫人在张西曼逝世后可以预料到的艰难处境和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忧虑,颂扬了张西曼遗嘱中“生不能多所贡献于中国受苦的人民,死亦不愿玷污净土”,愿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协和医院“以福利于后之患者”的壮举,最后一句则以“更断肠”三个字表达了柳亚子对闻听张西曼噩耗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再次失去丈夫的沉重打击,魏希昭痛不欲生,但她不愧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奇女子,在重大打击面前,强忍悲痛,饱含热泪,为深深敬爱的丈夫、战友和老师办理了丧事。周恩来、董必武、李维汉、李达、沈钧儒等19名中央首长成立了治丧委员会,7月12日举行了遗体告别式,朱德、谢觉哉、聂荣臻等党和国家、军队的领导人亲自出席。当时全国各大报纸均登载了消息。并成立了以政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为首的张西曼遗著整理委员会。
    张西曼逝世当月,魏希昭饱蘸着心血写下了情深意切的悼文:
    挽西曼
    西曼去了,丢开了我,丢开了多少年共同艰苦奋斗的一切战友们,丢开了他的事业、志愿,和热爱的还在受煎熬的及已经解放翻了身的人民大众,永远去了。我哀痛逾恒,痛不欲生,像旧妇女一样。是的,我真的心战抖的不能忍受,我要疯了。这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丈夫而悲伤,我们也并不是恩恩爱爱好到像少年夫妻一样,我们也有不少见解不同之点,我是为了新中国方待建设途中失去了像西曼这样一个人而痛心。他是我的丈夫、朋友、老师和同志,我热爱他,了解他,敬佩他,同情他。40多年来,为人民革命事业,在他的岗位上打击敌人坚贞奋斗。“五四”中发起社会主义研究会,翻译苏俄联邦宪法,介绍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种种制度,与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等为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努力。民十一年首向被政客们包围中的孙中山条陈建议三大政策,孙中山继经国民党中有见解人士的鼓励而接受,造成那时期的国共合作,北伐的轰烈蓬勃的革命气象才发动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