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蒋介石背叛革命,背叛人民,清党屠杀,剿共祸国,走向黑暗独裁几使国家覆亡的道路,西曼这时见不能为谋就退到学术界做教学工作,民国二十一年因坚持停止江西剿共,不被采纳而毅然拒绝了蒋介石的甘词厚币挽任湖北省主席的邀请。正像田汉先生所说,能有几个人像他这样!在当时富贵不淫,确实是一种难能的表现。二十四年(1935)与徐悲鸿诸先生在亲日派的打击、阻挠下坚持成立了中苏文化协会,为联苏抗日而奋斗。汪精卫身为副总裁却在散布投敌亲日的言论,西曼在文艺界大会上,公开批驳汪贼,痛骂汪精卫是“国贼汉奸,秦桧第二”,主张断然“杀汪贼以谢国人”。我觉得拿枪作战尚有还击的余地,秘密进行革命工作只要胆大心细就可以完成,可是冒杀头或暗杀的危险在统治者的脚下举拳反抗,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汪贼当时就力主杀张西曼,对蒋介石说,他今天骂我,明天就可以骂你总裁,非杀不可。可是因为在当时的战都,众目睽睽之下,没能对西曼下手。但蒋汪心中之恨,使西曼在黑名单上的名次是可以想象的。在重庆西曼以数十年的积蓄,创办《民主与科学》杂志,当时这杂志的立场、内容及声誉,在人民心中自有定论。文怀沙先生说张西曼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说他把马列主义的天火盗到中国大地,这并不是夸张的譬喻;纵观你的一生,可用熊熊的火来作为你精神的象征。14岁起你为革命献身,在边塞的冰天雪地中,你冒险去招募辛亥革命骑兵。“五四”时和李大钊创社会主义研究会,译书介绍苏联,已认清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向孙中山建议联俄、联共、联合工农,这政策到今天还是这样鲜明。为了反内战的政见不被采纳,你三次拒受利禄,不为富贵所淫。你研究学术,治民族问题,主办中俄大学,在反动高压下创中苏文协,主编杂志,领导民主宪政促进会,为民主奋斗,口诛笔伐,冒险犯难,真正做到了威武不屈。近年在衣食忧苦中,坚持反暴斗争,可称得贫贱不移。去冬冒风雪涉湖山、化装绕道、忍饥耐劳,投奔革命营垒。你和同志们握手时,看得出你火一样的心。谁知道你东北参观归来,肺癌的妖魔,在短短的5天内,从我和孩子的身旁,从广大的友朋当中,从新中国建设的道上,匆匆夺去了你的生命。啊!在过去黑暗罪恶的世纪里,你那四五十年如一日的火,不知灼伤了多少吃人的猛兽,不知撒下多少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火种。你已经勇敢地走完你的历史道路,你的生命虽离开我们,你的火种在人间,你没完成的事业有我们千万战友和后死者继承。 1949年7月 1949年8月周恩来总理应魏希昭夫人之请亲自为张西曼教授题写了“敬题”的墓碑,落款是‘‘张魏希昭率女小曼敬立”;魏希昭夫人又找到田汉、李济深书写了记载了张西曼详细生平的墓志铭;郭沫若也为张西曼题写了碑文。张西曼遗体葬在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199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朱宗震在整理黄炎培日记时发现了如下的记载: 1949年8月20日应魏希昭夫人之嘱题张西曼永念集 平生只有主张正义,纯不计较利害。待友好热肠如火,其与所否,则冻若冰霜。甚早接受最新学说,待此学说大行,而先生遽逝。然既及见大行,则复有何遗憾? 1949年9月,魏希昭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分配到中央卫生部教育处工作,她以百倍的热情,忘我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当时由于住宿地点远,交通不便,但卫生部机关有单身宿舍可以居住。当年在卫生部组织处工作的刘纯一同志在1997年11月24日的回忆中说:“魏希昭同志性格直爽、开朗,别人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同志,我们几个年轻的女同志,都尊敬她这位老大姐。” 但是莫须有的灾难突然降临了。 1949年11月,在张西曼逝世4个月以后,一个极端仇视张西曼的人先给沈钧儒先生写信,询问张西曼遗嘱的内容,当得到沈钧儒秘书的回信说张西曼遗嘱中没有涉及家事后,遂于1950年初给党中央、国务院写信,诬陷魏希昭作风败坏,是国民党派到张西曼身边的女特务。 魏希昭实在是太善良了,其实当时她就收到了张西曼生前挚友转来的诬告信,面对恶毒的诬陷,她完全可以戳穿诬陷者的画皮,完全有条件向组织上证实自己政治上的清白,洗刷掉诬告者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因为1940年川东地下党时期的单线联系人黄慧珠1949年7月12日就出席了张西曼的遗体告别式。可是她看到诬告信的内容全属胡编乱造,自己投身革命受党领导20年,一切行动问心无愧,她天真地坚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加上她出于对张西曼的无比的热爱,为了一群孩子们的前途,默默地把痛苦埋在心底,没有主动向党中央国务院戳穿诬陷者的骗局,没有理睬那封恶毒的诬告信。 谁能想到,一场历史的悲剧开始了! 一切都在幕后悄悄地进行,没有进行调查取证,没有将问题正式与魏希昭见面,没有赋予魏希昭申辩的权力,一场精心策划的迫害开始了,组织上无情地剥夺了魏希昭的知情权、申诉权,随着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局给诬告者安排了高位,又将诬告信转到魏希昭工作的卫生部,在全国镇压反革命的大形势下,1950年的这封没有经过核实的诬告信就成了魏希昭的“罪证”,善良无辜的魏希昭从此开始了后半生的苦难。张西曼遗著整理委员会也悄无声息地解散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