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农作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域外农作物包括大宗经济作物,还有很多可用作粮食的作物,都可以成为商品以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要。人口的大量增加,造成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这些传入的域外农作物为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棉花传入以前,中国原有服装原料主要有四种:丝、麻、葛、毛。当时的布匹主要是麻布。宋元时期,棉花从边疆地区进入内地。较之养蚕和种麻,植棉具有明显的优势。棉花很快打破了以丝麻为衣的垄断格局,明代起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着原料。直到今天,棉布都是服装材料相当重要的一个来源。 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造酒饮酒历史。古人早期利用原产作物粟、黍、稻等谷物制酒。后来,高粱、小麦、大麦、玉米、薏苡等域外起源的粮食作物也成为中国酒的主要原料来源。其中,高粱是酿制白酒的最佳原料,小麦则是制麦曲的最理想原料。此外,外来薯类作物(甘薯、木薯、马铃薯等)、豆类作物(绿豆、豌豆等)也逐渐在传统酿酒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引进水果,如葡萄、石榴、西瓜等也都被用来酿制各种酒,尤其是葡萄酒,影响既深且远。 总之,各种域外作物嘉种经由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陆续引入中国,经过不断的本土化发展,逐渐适应了各地的风土环境,培育出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种。域外农作物的引种,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种资源,同时还促进了种植业、园艺业、养殖业等产业的进步,衣着食物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的繁荣,对于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交流研究”(16AZS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