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熊月之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冯桂芬卷》出版(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newdu 参加讨论

    导言 
    冯桂芬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时代具有开拓意义、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既具有世界眼光,又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批评时弊多切中要害,变法主张多切实可行。他也是有诸多事功实绩的实行家。经他多年奔走呼吁,江南重赋问题得以舒缓。经他倡导和擘画,上海同文馆得以创办。不论在此消彼长的思想长河中,还是在为国为民的躬亲实践方面,冯桂芬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都有重要影响。
    一、生平简历 
    冯桂芬,字景亭,一作景庭,号林一,晚号懁叟。嘉庆十四年(1809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一个“有薄田十顷”冯桂芬:《五十自讼文》,见《显志堂稿》,卷十二。的地主家庭。父亲冯智懋中年多故,家中又多次遭遇火灾,家境在当时也并不很富裕。冯桂芬自幼聪颖,记忆力尤好,在私塾读书时成绩优异。十九岁,补吴庠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四岁的冯桂芬在苏州最有名的书院之一正谊书院读书。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到书院考课,对冯颇为欣赏,将其招至署中读书,并让他编校自己所辑《西北水利说》。从道光十三年到十八年,冯桂芬前后共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落第,心中不免有些沮丧。 “落花时节每相逢,一度来游一凄绝”诗后自注:癸巳以来每下第,辄就馆是邑。参见冯桂芬:《顾侍萱学博蓉湖渔隐图》,见《梦柰诗稿》,3页。的诗句,便是其当时内心独白。
    道光二十年,冯桂芬第四次参加会试,终于高中一甲二名,赐进士及第,俗称榜眼,授职翰林院编修。其后,他充任道光二十三年的顺天乡试同考官和道光二十四年的广西乡试正考官。从广西回京后,仍在翰林院供职,任国史馆协修、教习庶吉士等,参与编纂《实录》。
    道光二十五年,冯母谢氏逝于京邸,冯桂芬扶母榇南归吴县,守制在籍。道光二十八年春,服阕。因顾虑父亲年迈,不欲至京师,乃在金陵主讲惜阴书院。是年冬,奉父北上京师。两年后,正当冯桂芬在潘世恩引荐下,得蒙皇帝召见,可在仕途上一展抱负之际,丧亲之痛再次降临,其父在京去世。冯桂芬又归苏州守制。此后两年,他在扬州修盐法志。
    咸丰二年(1852年),冯桂芬守制期满,正欲赴京供职,不料突然而起的太平天国运动打乱了他的行程。翌年,太平军占领金陵,冯奉旨在苏州办理劝捐、团练。其时苏州居民移徙一空,冯桂芬与同人议设协济局,劝各富户输捐馈饷。又在城厢内外议设团防,有力地支持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咸丰六年,冯桂芬在吴县光福镇建立善堂,名为一仁堂,为当地慈善事业打下了基础。咸丰七年,冯桂芬被劾劝捐舞弊,后经查实得白。其实因均赋一事,他得罪了地方大户,乃为流言所中。
    咸丰八年春,冯桂芬北上京师,抵京时已以逾期开缺。他在京候补年余,感到皇帝对自己不再赏识,因此感叹人入老境,对仕途心灰意冷,遂想在学问上做些成绩。咸丰九年秋,请假回籍休养。
    咸丰十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城,冯桂芬流离失所,最后避地上海。翌年,应江苏巡抚薛焕之聘,主持上海敬业书院,并完成《校邠庐抗议》四十篇。他与潘曾玮等人一起策划上海中外会防局,力主“借师助剿”,终使太平军被镇压。与此同时,他们也向曾国藩乞师援沪,致曾国藩的书信便出自冯桂芬之手,此信对说动曾国藩援沪起了重要作用。
    同治元年(1862年),冯桂芬因欲申其减赋夙愿,入李鸿章幕。苏、松、太重赋一直是冯桂芬关注的问题,他乘机向李鸿章提出减赋之事。李将此事交托给冯桂芬和粮道郭嵩焘办理。冯桂芬代曾国藩、李鸿章起草了《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在疏中,他提出减额之效利于民又利于国。经他与其他一些江南士绅的不懈努力,减赋一事终于成功,经中央核定的减征办法,关于地丁漕项银,不减定额,而减浮收;关于漕粮,苏、松、太减少三分之一,按轻重分别递减,原额重者多减,原额轻者少减。这对舒缓江南百姓的赋税重压起了积极作用。
    同治二年,冯桂芬奉命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任首任监院。他拟订了学馆的总体规划,对学馆的办学宗旨、教学方针和教学方法都有具体设想。晚清中国共有三所官办外语学校,以广方言馆成效最大,这与冯桂芬在开创之初的良好擘画不无关系。
    寓居上海期间,冯桂芬亲历深受西方影响的上海租界,有机会直接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同治三年,冯桂芬返回苏州,主讲正谊书院。此后,他定居木渎,编修《苏州府志》。
    同治十三年,冯桂芬病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