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王路三丈六尺宽” “祭祀唐王陵的朝王路,从我村中间过,传说当时有三丈六尺宽。”党克孝说,朝王路一路上都是和唐丰陵有关的文物,最南头是位于刘家堡的更衣殿。 党海潮曾听传说,来祭祀的大小官员到了更衣殿统一换衣服,脱了袍子,骑上马,穿过陵前村,上山祭祀。因此刘家堡又叫脱袍村。 曹村镇刘家堡84岁刘润平说,更衣殿在他们村东南。“文革”前那地方有院墙、门楼、大殿,古香古色,非常美观。院内栽的有槐树,门楼两边靠墙,共立有五六通很大的面向北的石碑。殿内有三尊很大的塑像,还有几座小像。但从来没有人进去烧香,也不过会。过去有人说,石碑上写的这是更衣殿。“文革”期间,把大殿拆了,石碑做了农业社饲养室的槽底。结果牛吃料时把石碑上的字舔光了,碑石最后也不见了。起初还剩有一个碑头,后来也失踪了。 陵前村60岁党成军告诉记者,从刘家堡上来的祭陵老路,过了陵前村,再往北,就到了六棱碑。西边的六棱碑遭雷击,中间裂了口子,头掉下来,半埋在地里;东边的六棱碑倒了,埋在地下。“文革”期间,清朝立的墓碑被掀倒,断成两截。后来县上派人把墓碑粘上,重新立了起来。 当地人所说的六棱碑,实际上是神道南头的华表。华表以南,还应该有石人、石马等石雕,但是在陵前村86岁党兆彤的记忆里,华表以北,除了见过清朝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石碑,再没有见过其他石雕。然而在墓碑南有个叫马槽槽的地方,传说过去官员来祭陵的时候,都是坐的马车,到马槽槽处就不能坐车了,把马拴到那。那地方过去发现有琉璃瓦,十分漂亮。 “传说祭祀的人到了马槽,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党克孝说,马槽很像一个槽形,北、西、南三面高,所以叫马槽槽。虎头山半坡上有马蹄状石窝,传说是祭祀官员的马跑到虎头山上,在石头上蹋了几个脚印,因此人称马蹄印。 马蹄印属于当地人的神话传说,无需认真,但是在地宫北侧山梁两边有东西两排规则的圆孔,其直径约20厘米,深二三十厘米,分布在南边100多米长的范围内,两排相距约10米。 陵前村62岁党海利认为,这些眼肯定是人工铲的。 党海潮说,传说祭祀队伍上陵举的有旗,那些孔是插旗杆的眼。 党成军从小在虎头山放羊,对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熟悉。他数过这些石眼,在山梁东边有12个,西边有4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