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令从五品上” 虽然白居易是在唐顺宗死后写的这首诗,但是从《陵园妾》本身,看不出写的是丰陵。然而唐代另一位大诗人韩愈的一首诗清楚显示写的是丰陵,题为《丰陵行》。其中有一句也提到守陵宫女:“设官置卫锁嫔妓”。 这句不仅反映陵园里有嫔妓之类的宫女,而且有官、卫等其他人员。 刘庆柱称,西汉帝陵陵园中有“掌守陵园,案行扫除”的园令一人。园令下设协助园令处理陵园文职事务的园丞和维护陵园治安的校长。帝陵陵园的官吏还有“门吏”、“侯”等。 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校正宋朝宋敏求撰的 《长安志·兴平》中引《关中记》文:西汉时“陵县属太常下隶郡也,守陵、溉树、埽除凡五千人。” 岳起说,此处说的5000人,不一定都住在陵园里,可能也包含住在陵园外边、到陵园里干活的民工。 《后汉书·百官二》记载:“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六百石。” 《新唐书·百官三》记载:诸陵台 “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各一人,从七品下。” “陵台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二人,史各四人,主衣、主辇、主药各四人,典事各三人,掌固各二人,陵户各三百人,昭陵、乾陵、桥陵增百人。” 从这些看,陵园里的园令或陵台,级别不低,高于一些县令。 “事死如事生” “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 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 陵园妾在陵园里都干什么? 《丰陵行》一诗中称:“供养朝夕象平居”。 《汉书·韦玄成传》记载:“(陵)园中各有寝(殿)、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上四食” 北宋史学家宋白称:唐朝守陵的宫人“供奉朝夕,具盥栉,治衾枕,事死如事生。” 根据复旦大学原教授杨宽所著《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一书,陵园寝宫为墓主灵魂日常起居饮食之所,陈设有座位、床、几、匣匮、被枕、衣冠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具。由宫人如同对待活人一样侍奉,按照一定的时间“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妆)具”,每天四次按时进奉食品。 “无异于奴隶主生殉奴隶” 岳起推测,宫女都掌握宫廷一些情况,皇帝把她们放在陵园里或者专门的寺院里,可能也是为了不让泄露秘密,同时给这些人提供一个养老地方。 富平县曹村镇小贾村康凯鹏告诉记者,传说,富平县尹王仙客与心上人无双因战乱离散,无双后来成为宫女,被送往唐王陵守陵。王仙客得知无双的音信后,请富平北乡王古村侠义刚烈、仗义重诺的押衙古洪帮忙解救。古洪冒充朝廷官员,假借处置宫女,将无双救出,使二人团聚。 但是一般的宫女没有那么幸运。唐德宗的贤妃韦氏、汉成帝的班倢伃等守陵一直到死,何况一般宫女。她们只能像《陵园妾》所说的那样:“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她们一般是要老死在陵园。陵园妾 “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的企盼,只能是一种空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毓芳称,这种安置宫人守陵的做法,无异于奴隶主生殉奴隶,因此当时就遭到人们非议。但是这种宫人守陵制度一直延续多年。东汉中期,汉殇帝下诏,一次“免遣”守陵宫人多达五六百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