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二十年就会失传了” 党克孝说,他们村的甩乐、八仙很受欢迎,在周围影响很大。当地有句民谣:邹村的狮子姚村的船,陵前的甩乐撇得圆。他们村60年代办过甩乐八仙会,5天来了十万多人,人山人海的,把农田踏得平的像土坯,把麦苗踏得没有个麦皮皮。他们村的甩乐、八仙还上省上表演过。他参加过到渭南的表演。当时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演员,党海潮的父亲是甩乐的头。 陵前村86岁党兆彤记得,他年轻时,每年正月十五,村里老艺人就给年轻人教甩乐、八仙。刚解放的时候,在渭南演了一次撇甩乐和八仙娃,看的人多得很。到了“文革”,把一些锣弄得不见了。 “除了眉户,其他艺术到“文革”后再没有表演过。”党好年说。 党海潮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八仙、甩乐艺术性很强,吸引人,是很好的文化活动。尤其是甩乐,四五十面铜锣,气势宏大,震撼人心。恢复这些艺术很有价值。但是老艺人都是70岁以上的了,如果不尽快恢复,再过一二十年,这些老艺人一走,这些艺术就彻底失传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原来的锣等乐器、服装经过“文革”不知所踪,要重新购置没有资金。只要乐器、服装等解决了,立即就可以演出。在农村来说,一般四时八节都可以耍一耍,谁家屋里有婚丧喜事,也可以表演。 党克孝认为,如果再能开通朝王路就好了,这儿就能成为不错的旅游景区。 “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园妾》一诗,描写的是位于富平县曹村镇的唐丰陵。”富平县曹村镇土坡村79岁南志秀和富平县许多人一样持这种观点。 史书里,关于皇帝陵园里的细节,描写的并不多。透过这首当年的《陵园妾》一诗,都能得到帝王陵园里哪些信息? 汉武帝茂陵就有陵园妾 “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 《陵园妾》生动地描绘了宫女被发配去守陵的生活,但是并非只有唐丰陵才有陵园妾。 《汉书·贡禹传》记载,汉武帝死后,“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 由此可见,发配宫女去陵园为皇帝守陵,是从汉武帝茂陵开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称,西汉初期,皇帝死后,其妃嫔宫人或赐诸侯王,或遣归、允其再嫁。汉武帝以后,西汉诸帝承袭了“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的做法。 宫人含嫔妃和宫中女官、干杂活的侍婢等宫中女子。宫女狭义只含宫中女官和侍婢,广义同宫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介绍,只要皇上喜欢,宫女的身份随时可以转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