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头号强国,必然意味着挑头、扛旗,必然带来高成本的外交。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之后,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战略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面对国际格局急剧变化与中国承受的巨大压力,1990年12月,邓小平谈到:“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坚持韬光养晦,抓住二十年战略机遇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妥善处理好了与世界头号强国的关系。习近平提出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不挑战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 远交近防的规律 远交近攻是古代中国三十六计之一,也是古代中国人留下的最主要的外交智慧之一,被历代政治家、外交家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范睢献远交近攻之计,秦得以逐步翦灭六国,统一中国。此后,远交近攻作为规律性现象贯穿于中国千年外交史和国防史上。张骞出使西域,实施汉武帝远交近攻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对后来从根本上解决匈奴威胁,同时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但是,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时候并不是远交近攻,而是远交近防。例如,民国初年中国联美制日,先是重挫日本企图迫使中国全盘接受“二十一条”的图谋,后则迫使日本撤出山东。抗战时期,中国联美抗日,抗衡并打败日本。中苏交恶后,为应对苏联、越南对我南北夹击之势,中国及时调整中美关系,联美抗衡苏越,是远交近防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更典型体现。 近代以前,远交近防与朝贡体制并行不悖。现在,远交近防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也不矛盾,远交近防是基于地缘政治采取的积极性防御,是任何国家维护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有趣的是,中国的邻国对远交近攻这一外交智慧也运用得非常娴熟。例如,印度和越南曾依托苏联来牵制中国,某些南海国家企图利用美国因素来挑战中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日本一直借美国来抗衡中国的影响。 避免特殊国家关系现象的规律 中国千年外交史上常出现在国家关系中把虚拟血缘关系或家庭关系引进来的现象,且由此多次形成特殊的国家关系,历史上至少存在如下几种:一是兄弟国家关系。西汉初年汉匈约为兄弟之国。宋辽关系亦如此。二是甥舅国家关系。例如,公元7世纪,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吐蕃王向唐太宗称臣。以后,吐蕃王称大唐皇帝为舅。三是叔侄国家或伯侄国家关系。例如南宋对金国的关系,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无论是君臣关系、叔侄关系还是伯侄关系,都是宋朝皇帝向金国皇帝下跪磕头。四是父子国家关系。后晋与契丹的关系是最典型的代表,34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45岁的后晋皇帝石敬瑭为子,尽管父亲比儿子还年轻十几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