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陆军一把手看了,啥也说不出来,只能签字同意,于是9月21日上午10点,皮球又踢回内阁。 就在这天下午1点,日本驻朝鲜司令林铣十郎率领混成第39旅团私自入侵东北,同时派遣两个飞行中队前往奉天。按照陆军刑法规定,司令官私自率军越过辖区,便涉嫌干涉天皇调动军队的大权,是重罪,如果林铣十郎真因越境而被治罪,势必会导致陆军大臣与参谋总长辞职,对陆军整体的政治地位也会产生恶劣影响。 9月22日,内阁会议继续召开,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若槻礼次郎最终同意为林铣十郎提供军费,追认这次出兵为合法。 “二战”结束以后,若槻礼次郎曾在回忆录里这么解释原因:“不出兵也就无所谓,一旦出兵又不给军费,那士兵恐怕一天也待不下去……如果就这样撤兵,那么(关东军)一个师团的兵力恐怕会遇到毁灭之灾……日本(在满洲)的民众一定会遇到麻烦。” 无论原因是什么,若槻礼次郎这次举动都是日本政治史上的重要转折:从这一刻开始,军部获得了一个先例,无论能否得到内阁批准,只要出兵,内阁都会追认,都会在财政上予以迁就。这为日后的1932年出兵热河,1937年“七七事变”都埋下了很深的伏笔。日本政权的中枢彻底被打乱。 1931年10月8日,日本空袭张学良躲避的锦州,招致国际社会一片谴责,各国政府也发现日本政府无法节制军队,内阁地位又一次下降。最终12月13日,若槻内阁宣布总辞职。 接替首相的犬养毅将滨口雄幸的产业合理化政策扔在一旁,重新加大政府投资,这固然在短时间内将日本拉出经济泥潭,却也让日本又一次错失了深化改革的机会;同时,“九一八事变”使得日本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高涨,也促进陆军少壮派为了抢功而不断铤而走险,国家财政也按照永田铁山的计划,一步步走向了“优先满足军需”的道路,也走向了更加“不合理化”的深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