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资料图片 编者按 究竟哪一所大学才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都是众说纷纭,争论不止。从逻辑上讲,答案理应是唯一的,只要有一种说法能够被证明与史实完全相符,那就意味着其他所有说法都是无法成立的。不过,由于“大学”一词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弹性,再加上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非常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如若在“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一语中附加上若干特定的修饰用语,那么,多个冠以“第一”名号的说法也是可以并存的,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化特征。本文作者以梳理史上各式各样的“第一”大学,构筑了一条近代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土地上萌芽、滋生,并不断成长、推进的“时空轴”,客观地展示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在非常特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多源萌生和多样发展的真实历史进程。 “西学东渐”中诞生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澳门圣保禄学院 诞生于西方中世纪的“大学”被引入、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发生在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澳门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学——圣保禄公学。1594年,其升格为大学,并以圣保禄学院(俗称“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册成立。这不仅是中国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所西式大学、教会大学,而且是整个远东地区创办最早的西式大学之一。 圣保禄学院的办学体制以葡萄牙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科英布拉大学当时的章程为参照,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修改。其课程设置既包括神学、拉丁文、哲学、文学、历史、地理、法律、艺术、音乐、人文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在今天被视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科目,也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其教学形式、考试方法、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制度均仿照欧洲大陆的大学制度而设立。学院还拥有一个藏书4000多册的图书馆以及印刷厂、诊所、药房、天文观象台等办学设施。总之,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这所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可谓达到了大学的标准。 1762年,圣保禄学院被葡萄牙政府当局关闭。在其前后长达168年的办学历史中,这所学院培养了数百名高级专门人才,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师生中不乏利玛窦、徐光启、艾儒略、毕方济、汤若望、南怀仁、吴渔山这样的著名学者。虽然它早已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在中国土地上开西式大学之先河的历史地位,却是不容抹杀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