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洞开后教会大学的再度出现:登州文会馆和圣约翰书院 过去一段时间,有不少学者认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圣约翰书院1891设立正馆(即大学部),首批招收学生2人(次年再招1人),正式开设了三年制的大学课程。1895年,正馆首批3名学生毕业。 1896年,圣约翰书院经改组、扩建,成立由文理、医学和神学三科组成的大学部。1905年,该校将正馆学制统一改为四年,年底,按照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条例成功注册,“得授予美国大学毕业同等之学位”,其中文名称也在不久后正式改为“圣约翰大学堂”。 圣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建校初期,曾经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过多个“第一”:第一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一场运动会,第一个校友会,第一个研究生院,第一份学校发行以及学生自办的英文刊物,第一次引入考试名誉制、选科制等西方教学制度,第一座现代化的大学体育馆…… 然而,近年来,随着一些学者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逐渐发现,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是位于今山东蓬莱的登州高等学堂。 1864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在山东登州府城开办了一所学制6年的蒙养学堂。到了1873年前后,添设“高等科”,“分置正、备两斋,正斋视高等学堂之程度,即隐括中学于内。备斋视高等小学堂之程度,而隐括蒙学于内”,学堂的英文名称也随之而更改为登州高等学堂。 此时,登州高等学堂的实际程度已与当时西方的高级中学大致相当,还附带开设了相当一部分大学课程。正斋学生进行了大量自然科学实验,实验课的内容甚至比狄考文早年在美国读大学时所见的还要多。1877年1月,登州高等学堂第一届3名学生毕业,狄考文在为他们举办隆重的毕业典礼的同时,将学堂名称正式更改为文会学馆(简称文会馆),“因此馆将天下至要之学汇聚于兹,取以文会友之意也”。后来,由文会馆沿革演变而来的齐鲁大学,便将这三人视为该校的第一届校友。 登州文会馆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的众多“第一”可谓数不胜数——第一套全面、系统的自然科学课程,第一批通行全国的新式教科书,第一个使用阿拉伯数字等西方现代数学符号,第一个引进X射线理论知识,第一个使用发动机、亮起电灯、制造电子钟,第一个使用白话文教学和写作,第一个引进西方现代音乐声学理论,第一首学堂乐歌,第一个发展学生自治组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