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半边天 在以往关于留美学生的叙述和研究中,女性常常被忽略,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和重视,比如上文提到的美国大学校友会就是一个男性社团,所以女性留美归国学生就被排斥在华人会员名录之外。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雁从朵云轩拍卖的一批尘封了110年的私人照片、信件入手,勾勒出了几位原本只是留学史中无人注意的名字和年轻女生的面孔,而这批文献的主人正是康有为次女康同璧。1903年康同璧取道日本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和康涅狄州的圣三一学院都有过短暂学习经历,1907年2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是哥大第一位中国籍女毕业生,也是维新派送到美国去留学的最早的女生之一。受父亲的派遣,康同璧在美华侨中开拓维新事业,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女权思想,公开宣称“讲女学先要讲女权”。陈雁坦言,康同璧作为中国最早女权领袖之一的传奇生平,似乎近些年假章诒和之笔才得以传颂,“但她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是中国第一个官派出席世界妇女大会的妇女代表,直到1930年代,在国内女界仍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从康同璧的交谊中,又牵出几位留美女生,包括叶美蓉、刘采兰,以及被送出国门以“女刺客”为目标进行培养、后来成为教育家的薛锦琴。1901年,年仅16岁的薛锦琴因在上海张园的拒签俄约大会上公开演讲而声名大噪,获保皇党资助赴美留学,作日后刺杀慈禧之用。保皇会后来实际上已放弃暗杀计划,薛锦琴结束在美12年的留学生活后回到上海,担任神州女学教务长。 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馆员宋时娟,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清末民初的中国留美女学生。她从留美学生在美创办的英文刊物《中国留美学生月报》入手,考察了1906-1917年近20年间刊载的与留美女生有关的内容,呈现了宋霭龄、胡彬夏、陈衡哲、张玉珍、廖奉献、李美步等人的活动、思想和生活。宋时娟指出,这些接受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中国女性,其女性意识、国家观念和民主行为方式在美逐步形成,回国后很自然地成为中国女性中最早觉醒的一批,在医学、教育方面最先有所作为,同时对中国传统婚姻、家庭、子女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她们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近代留美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并在中国社会变迁和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群体,相关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作为此次“留美知识精英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国际研讨会”的召集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中心主任吴景平教授认为,“以大视野、长时程、多角度考察这一群体,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对于留美学生个体、个案更深入的研究,也是进一步推进群体研究的需要。”会上,多位专家肯定了新史料发掘的重要性,呼吁进行跨领域甚至跨国合作,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扩充、深入、融合。 (本文写作参考“留美知识精英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国际研讨会”各学者所作演讲及报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