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国牛奶进入中国市场 尽管晚清时期中国牛奶业已经形成,但是加工上市的鲜奶和乳制品的品种却有限,只能供应生鲜奶、甜鲜奶、双皮奶、窝蛋奶、姜汁奶、牛奶饼,而无法生产奶粉、炼乳等牛奶商品,还没有掌握铁罐包装技术。这一时期中国牛奶业根本无法实现牛奶远销西方的梦想,而西方的牛奶特别是奶粉和炼乳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抢占和拓展中国市场。 1866年,欧洲第一家炼乳厂——英瑞炼乳公司在瑞士创办。之后该公司通过香港向中国输入牛奶。它的首个商标“鹰唛炼奶”于1874年进入中国市场销售。[13] 1877年,天主教传教士在山东灾区收养了多名婴儿,但婴儿的哺乳却成了棘手的问题。外国报刊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提出通过募捐来购买铁罐牛奶,用牛奶取代人工哺乳,迅即得到国人的响应,称之为“救急之妙法”,并在报刊上向公众说明“铁罐所装之牛乳实非寻常可比,其功用与人乳无异。即用难孩亦无不可式食也”。[14]而当时国内根本无法生产铁罐牛奶,这样的新闻报道无形中给外国牛奶进入中国市场做了广告宣传。 创办于1867年的瑞士雀巢公司(Nestle)接踵而至,将其生产的雀巢牌奶粉交由上海、香港、广东、天津、汉口等地的洋行代理销售。当时该商标译被译为“鹊巢”。代理该品牌牛奶的洋行很注意利用报刊广告进行市场营销,1892年开始在《申报》上做广告。广告宣称:“本行新到顶好牛奶发售,价甚相益,此膏不拘老幼,均可当食,而且养颜益寿,小儿兼能代乳。本行不惜重资,日久永无变坏,故用鹊巢牌为记,实愿远近驰名。”广告特别强调:“请认明本行鹊巢牌图记,庶免鱼目混珠焉。”[15] 1905年,雀巢公司与英瑞炼乳公司合并,组成雀巢英瑞炼乳公司。新成立的雀巢英瑞炼乳公司从1907年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力度,将其旗下的“雀巢”和“企公”品牌牛奶一并交由上海志大洋行总代理,并加大了广告宣传。企公牛奶的广告宣称:“本厂制造牛乳历有年,所为寰球第一,色白而洁,味香而浓,得化学之新裁,真无上妙品也。老年服之,可以还童。幼年服之,能可强壮。销数之广,英国为最。日本、香港、新加坡、印度、南花旗、旧金山、盘门等处每年能销500万箱,亦可谓盛矣极矣!当此中国力强戒烟,社会林立,若以此乳服之,不但身体强壮,可资卫生,而体操诸君尤宜时服,精神百倍,于国于身裨益不浅,赐顾诸君请尝试之,始信言不虚谬也。”[16]1907年雀巢的中文名由“鹊巢”改为“鹊窝”,该品牌牛奶在广告中宣称:“本厂所造牛乳,由化学家独出心裁改良制法,其色其味永不变坏,为人生最关紧要之食品,无论男妇老幼,服此乳后即能调和血气、生长肌肉、添益精髓、强健身体,故环球各处行销极广。今中国下令禁烟,志男妇悉宜戒绝,惟体精弱疲不无堪虞,购服此乳,大有裨益。功难尽述。谓余不信,请尝试之。”[17]这两个洋品牌牛奶在广告宣传上都很注意结合1906年清政府下达禁烟令、全国禁食鸦片的新形势。同时它们的广告宣传都存在着很明显的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企公牛奶吹嘘“老年服之,可以还童”,鹊窝牛奶吹嘘“其色其味永不变坏”。1908年,雀巢英瑞炼乳公司正式在上海设立销售处,直接将所产牛奶销往中国市场。 晚清时期外国牛奶的进口量究竟有多大?1909年的《牛奶每年输入中国者之总数》一文对此予以了回答:“中国每年输(入)牛奶26万打,2万5千打销售于广东内,共计银5万3千磅,且有逐年增加之势云。”[18]由此可见外国牛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不断攀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