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①典型的如身为竞争者的张其昀认为中国地学会对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历史地理学(《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科学》第19卷第10期至第20卷第7期,1935年10月至1936年7月)。曾为中国地学会后进的张天麟、林超则认为中国地学会的创建是中国现代地理学产生的重要标志,并推动其发展(见张天麟:《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纪念“中国地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林超:《中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张相文和中国地学会》,《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 ②《论本报第三年开办的意思》,《杭州白话报》第3年第1期,1903年7月。 ③韩梯云:《注日本高田早苗之支那教育论》,《直隶教育杂志》第2年第18期,1906年11月30日。 ④李守郡:《清末结社集会档案》,《历史档案》2012年第1期。 ⑤《地学协会启》,《大公报》(天津)1909年9月22日,第2张第3、4版。 ⑥罗汝南撰,方新校绘:《中国近世舆地图说》,宣统元年,广东教忠学堂石印本,“自序”。 ⑦《顺直咨议局预备议案》,《大公报》(天津)1909年11月2日,第2张第3版。 ⑧《蒙藏宗教谭》,《东方杂志》第7年第1期,1910年3月6日。 ⑨史廷飏译:《中国矿产》,《地学杂志》第1年第1号,1910年3月1日。 ⑩王与龄:《忠告上篇》,《昌言报》第10册,1898年11月19日。 (11)《外人入藏如此之多》,《民呼日报》1909年6月21日,第2页。 (12)《日本调查浙江详情》,《民呼日报》1909年6月23日,第2页。 (13)《皇朝舆地通纪例言》,《申报》1898年7月26日,第2版。 (14)高松如:《农会报序言》,《湖北农会报》第1期,1910年5月23日。 (15)《开会续志》,《大公报》1909年10月5日,第1张第6版。 (16)《地学杂志叙例》,《地学杂志》第1年第1号,1910年3月1日。 (17)《启事》,《地学杂志》第1年第2号,1910年3月30日。 (18)《绍介与批评:地学杂志》,《教育杂志》第2年第5期,1910年6月16日。 (19)马登瀛、贾树模:《新疆行程记》,《地学杂志》第2年第11号,1911年2月18日。 (20)《三月二十九日总理傅咨送各省提学史札饬直属各学堂稿》,《地学杂志》第1年第4号,1910年5月28日。 (21)《二月上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陈禀并批》,《地学杂志》第2年第14号,1911年5月18日。 (22)张其昀:《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科学》第20卷第6期,1936年6月。 (23)章太炎:《在金陵教育改进社演讲劝治史学并论史学利弊(一九二四年七月上旬)》,章念驰编:《章太炎讲演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83页。 (24)苏莘:《地学丛书序》,张相文编订:《地学丛书》,民国十七年。 (25)《商原》,《益智汇编》1906年2月,参见刘望龄:《辛亥首义与时论思潮详录》上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3页。 (26)韩梯云:《注日本高田早苗之支那教育论》,《直隶教育杂志》第2年第18期,1906年11月30日。 (27)韩梯云:《注日本高田早苗之支那教育论(续)》,《直隶教育杂志》第2年第19期,1906年12月16日。 (28)雷铁崖:《谠言》,唐文权编:《雷铁崖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30页。 (29)德瑞克讲演,王世英口译,耿兆栋笔述:《论地质之构成与地表之变动》,《地学杂志》第1年第1号,1910年3月1日。 (30)[美]唐雷著,张星烺译:《地轴移动说(续前)》第1年第9号,1910年11月21日。 (31)宾古演讲,石焕如译:《人类起源之时代》第2年第16号,1911年9月12日。 (32)陆费逵:《论各国教科书制度(1910年)》,陈元晖主编,璩鑫圭、富勇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875页。 (33)[日]中村清二著,史廷飏译:《极光之成因》,《地学杂志》第1年第3号,1910年4月29日。 (34)[日]佐藤传藏著,可权译:《冰河原始论》,《地学杂志》第1年第4号,1910年5月18日。 (35)《战术上之大革命》,《东方杂志》第6年第10期,1909年11月7日 (36)《陆军飞球专队预备法》,《东方杂志》第6年第12期,1910年1月6日。 (37)《飞行器与空中领土》,《地学杂志》第1年第3号,1910年4月29日。 (38)牛逊:《论航空事业我国急宜防备》,《民立报》1910年11月22日,第1页。 (39)史廷飏译:《梅雨发生论》,《地学杂志》第1年第4号,1910年5月28日。 (40)[日]石井八万次郎著,杜之堂译:《楚蜀之山形地质谈》,《地学杂志》第1年第2号,1910年3月30日。 (41)史廷飏译:《钱塘江沿岸之地质》,《地学杂志》第1年第7号,1910年9月23日。 (42)《太过与不及》,《伊犁白话报》1911年4月23日,参见刘望龄:《辛亥首义与时论思潮详录》上卷,第345页。 (43)《张相文呈新撰地文学改正再呈审定批》,《学部官报》第136期,1910年10月23日。 (44)章鸿钊:《黄龙洞生成观》,《地学杂志》第1年第2号,1910年3月30日。 (45)章鸿钊:《论杭属以石灰代肥之隐忧》,《地学杂志》第1年第10号,1910年12月21日。 (46)陶昌善:《地力说》,《地学杂志》第2年第12号,1911年3月20日。 (47)《第二之东沙岛又现》,《民吁日报》1909年10月23日,第2页。 (48)《渤海湾全部为中国领海说》,《地学杂志》第1年第5号,1910年6月26日。 (49)《东三省中日交涉近闻》,《东方杂志》第7年第6期,1910年7月31日。 (50)《渤海之风声鹤唳》,《民立报》1910年12月24日,第3页。 (51)《关于领海之部咨》,《民立报》1911年3月1日,第4页。 (52)《嘻领海尚未划界》,《民立报》1911年5月13日,第5页。 (53)白月恒:《渤海过去与未来》,《地学杂志》第2年第14号,1911年5月18日。 (54)《论说:论世界之祸变》,《民立报》1911年9月30日,第1页。 (55)《日本与印度》,《东方杂志》第8年第1号,1911年3月25日。 (56)《俄国对蒙之大阴谋》,《民立报》1911年3月1日,第1页。 (57)瓜刨:《中国学界联合会序》,《民立报》1911年5月27日,第1页。 (58)熊秉穗:《中国种族考》,《地学杂志》第2年第18号,1911年11月10日。 (59)[美]杰弗里·马丁著,成一农、王雪梅译:《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2页。 (60)韩梯云:《注日本高田早苗之支那教育论(续)》,《直隶教育杂志》第2年第19期,1906年12月16日。 (61)王国维:《教育小言十则》,谢维扬、房鑫亮主编,胡逢祥分卷主编:《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86页。 (62)《广告:克复学报》,《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第1页。 (63)李志敏译:《古代地理学》,《地学杂志》第1年第7号,1910年9月23日。 (64)陶懋立:《中国地图学发明之原始及改良进步之次序》,《地学杂志》第2年第11号,1911年2月18日。 (65)陶懋立:《中国地图学发明之原始及改良进步之次序(续第十一号)》,《地学杂志》第2年第13号,1911年4月18日。 (66)《本会征文启》,《地学杂志》第2年第15号,1911年6月16日。 (67)陈学熙:《中国地理学家家派》,《地学杂志》第2年第17号,1911年10月11日。 (68)严绍璗、源了圆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思想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00页。 (69)《西学以格致为要论》,《汉报》1894年5月30日,参见刘望龄:《辛亥首义与时论思潮详录》上卷,第31页。 (70)章太炎:《与人论朴学报书》,马勇编:《章太炎书信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9页。 (71)王国维:《教育小言》,谢维扬、房鑫亮主编,胡逢祥分卷主编:《王国维全集》第14卷,第124页。 (本文原载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