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师者何以立范(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廖大伟 参加讨论

    大学教师制度的近代经验
    有学者注意到,“大学的兴起带来大国的兴起,这不仅仅是个西方现象,它是个世界现象”。纵观大学演进的历史,大学兴衰关乎国运昌隆。如果说时代的风云际会给予大学以精神的激发,那么大学制度无疑起到滋养和维系大学思想与学术根脉的作用。就此而言,该书以近30万字,探寻近代大学教师制度的架构及其实践轨迹,字里行间洋溢着学者的家国情怀和现实观照。
    尤为难得的是,该书作者兼具研究者和大学管理者的眼界、视野,对大学教师制度可能有着旁人难及的认知与体验,故书中独具只眼对“教授治校”体制、自由流动机制、“按质论价”薪酬制,以及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师进修制度等展开了分析。书中梳理了大学教师制度的“近代经验”,概而言之:学术的独立与自由是近代大学教师制度的灵魂;从移植到创造,形成近代大学教师制度的文化理路;政府主导与大学自主,是近代大学教师制度演进的外部动因;校长负责制与教授治校制,是近代大学教师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反思了近代大学教师制度的缺陷,比如,在自由流动中未能避免“大起大落”和“党同伐异”现象,出现诸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教师群体“出走”的事件;制度的过度模仿导致与国情和校情脱节,尤其是在制度成长的初期和中期,使一些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行文至此,有个疑问:近代中国大学的开办者多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传统教育,而后又浸淫西学的读书人。由是,近代中国大学追求的学术自主背后,是否有赖以支持的传统依据值得思考?换言之,是否有积久弥深的道统意识的影响和作用?或者说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所铸就的中国传统知识人的道统意识,在近代“冲击—反应”的挑战刺激下,是否有转化为学术独立现代价值观的可能?进一步拷问,在近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创建过程中,是否预设了传统重获生命力的制度路径?凡此皆为阅读该书所获得的启思。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