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活动日常化 上海不仅是清末资本家、买办等富商集聚的中心,还是失势或暂时失权的封建皇室、贵族、重臣以及富豪子弟等避难享乐的理想场所,文化娱乐是这些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孙宝瑄曾评价:“上海一区,盖以声色嬉娱为世界者也,而出入此世界中,大抵闲民最多。闲民约分三种:一维新党人,一依西商为生者,一富豪家子弟。今者前一种人渐就衰减,且多落魄不能自存者;惟后二种人特盛,且力能维持此世界,盖有金城汤池之功也。”他本人就为富豪子弟,为政治避难移居上海,文化娱乐消费是他生活的基本内容,有时天天去娱乐场所。孙宝瑄在日记中曾感叹:“余旬月以来,颇为声色所汩没。日与妻侄秉庵狎妓观优,宴会征逐,无读书之暇。” 张园、徐园等一批私家园林通过商业化运作,19世纪后期成为市民以及来往商旅、游客等的重要公共娱乐空间,其中以张园最为著名。孙宝瑄在日记中曾记录游张园60余次,他还描述当时游客之众:“每礼拜日,士女云集,几座茶皿,皆极精雅。凡天下四方人过上海,莫不游宴其间。故其地非但为上海阖邑人之聚点,实为我国全国人之聚点也。” 居民娱乐消费日常化从戏剧产品的供给也可得到印证。1867年满庭芳、丹桂茶园的成功运作,使得上海一时间茶园纷起,各戏园分日场和夜场连续演出,已摆脱了传统的年节消费限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