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晚清上海文化娱乐消费变迁(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郭立珍 参加讨论

    消费构成多元化
    文化娱乐消费构成的多元化,是与人口构成的多元化相适应的。来自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居民,文化娱乐偏好有别,为满足多元化娱乐消费需要,各种娱乐场所应运而生。五口通商时期,以王韬为代表的中国员工在外商开办的书局、洋行等工作,其娱乐消费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从消费的文化娱乐产品构成看,可划分为传统、新兴两类。传统类娱乐产品主要有戏剧、说书、傀儡戏等,新兴娱乐产品主要为赛马。冯桂芬之子冯芳缉同治元年(1862)的日记中有娱乐消费记录10余次,其中以传统类娱乐居多,即游城隍庙和文昌阁、登玉清宫楼、关帝庙瞻礼、观看戏剧表演等;新兴娱乐为游“夷场”、观洋人赛马等。光绪五年(1879)王锡麒途经上海,除观剧外,还游洋场、外国花园、观赛马等,并感叹“吾欲腰缠十万贯,于此筑销金窝!”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文化娱乐消费多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这在姚觐元、何荫柟、孙宝瑄、英敛之等人的娱乐记录中都有体现。
    晚清时期上海文化娱乐的消费变迁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发生的,必然带有时代烙印,例如黄、赌、毒娱乐场所众多,很多人沉迷其中。孙宝瑄曾说“上海倡伎不下数千家,沉迷其中者不下数万人”。上海文化娱乐消费变迁是在外力与内力的交汇、碰撞、整合过程中发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畸形态势。从外力看,列强在上海的经济文化建设是殖民性质的,是为其侵略服务的;从内力看,官僚资本的投资具有很强的封建性,民营工商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变迁研究(1861—1937)”(13BJL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