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决定论和真理观 尉:接您上面谈到的,在当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解读中,比较典型的像法国盛极一时的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等。 何:很多都是,他们其实是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个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真理也就在变,不变的是人类作为智性动物对形而上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与努力。孔子的思想到现在两千五百年如果都不变,那可能吗?他的思想在流传的过程中本身就在不断地取舍、扬弃,但他也有他本身的价值,却不可能字字是真理。这就涉及深更层的有关时空的哲学理论问题了。但思想之间的授受与影响却是无法做出精确的量化统计的,其间并没有任何法理上或组织上的明确规定。当代英国史学家汤普逊(E. P. Thompson)早已脱离了共产党的组织,但在思想上他仍然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几个代表人物,他们都未曾参加共产党组织,也不曾自奉为马克思主义者。然而他们无一不是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的。相反,我们现在也不是可以看到一些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在影视媒体中大赞专制帝王的丰功伟烈吗。所以,思想上的影响并不等同于政治上的组织形式。因此思想上的传递授受与政治上的组织形式不能混为一谈。思想之间是不可能有衣钵授受乃至正大光明匾后面的那道密诏的。如何能够了解并传达前人精神的深意,那是历史研究的难点所在。 尉:这么说来,我觉得后现代主义的真理观似乎也有一些合理的地方,他们讲真理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就在表达的过程之中会产生差异,就像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所讲的那样。真理还会是原来的真理吗?我觉得这些论断是有学术合理性的,您觉得呢? 何:简单地说,你向北走,走到一个地方说是北极点,你就不能再往地理学意义上的北走了。到了北极点,你向任何方向迈一步都是向南。可是真理并不是北极,不能说我到真理了,再迈一步就是迈出真理之圈外了,然后再画一条线叫“真理之界”。曾经有人讲真理的顶峰问题,但真理没有顶峰。后人都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发现问题与更广阔的天地,正如牛顿说他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如此的成就。而后人又站在牛顿的肩膀上,才会出现爱因斯坦、霍金。真理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理解。真理没有“奥米茄点”,对真理的理解与追求更是一个开放性过程。学术研究应该有不同的意见才能进步,定于一尊就没有进步了,历史上定于一尊的思想都没有进步,凡是定于一尊的学术研究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比如启蒙时代学者用理性主义的思维构筑的地上天城,他们的天城和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思想观念一样,对人类的文化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们的局限也应该使今人引以为戒。一种理想被强调到极端化、绝对化,就要转化成自己的反面。博大转化为偏狭,自由转化为专制,等等。我们现在应该警惕历来思想家们所容易犯的那种错误,即以一种古波斯拜火教式的思维方式,要求在思想意识上做到一刀切、清一色。一种理想必须在现实中是可行的。陈义过高甚至绝对化,但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付之于实践的理想,则结局不免成为一场大言欺世的骗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怎样保持一种最佳状态的和谐,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思想体系的一条准则。 尉:这就像启蒙时代的终极理性会不断被超越一样,人们逐渐认识到并没有地上天国。说到此还有一点是关于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挑战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深刻的理论反思与批判。首先,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相对的一个实体性的、可以明确界定的思想状态吗?后现代主义的外延与内涵何在?如果没有明确的外延与内涵的话,其对现代主义的挑战体现在何处呢?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进行深层的反思就与现代性的对立性的探索研究,这有点囫囵吞枣。 何:这就像号称是历史学家的人,并不事先考虑历史学的性质是什么,而一头钻入历史研究,便可能钻之愈深则失之愈远。而历史学家并不等于历史本身,只是所谓事实的阐述者。历史学家怎样看待历史学,也就决定了他是怎么研究历史的。正是由于缺少了这一道自我批判的工序,实践的历史学家的末流就走入了实用主义,即随心所欲地引上几条史料,就可以做结论说这证明了他预先设定的论点。所以思想史的学者对理论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一定要彻底,不然会误导其他从事实践性研究的学者。而关于后现代问题更是一个开放性的、进程中的问题,问题本身并没有答案,其重要性在于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之中。我再次想说的是,我们的思想认识乃是时代的产物,没有最后的、绝对的真理。比如牛顿的体系提出来以后,18、19世纪到20世纪初叶,统治了两百多年,大家认为那就是最后的真理了。可是今天看来也并不是,但也不是把牛顿完全推翻,只是说牛顿的力学体系范围只在惯性系统里边。举个例子,林黛玉喜欢哭,一哭眼泪就往下流,为什么不往上流呢?是万有引力起作用,牛顿的学术体系可以解释。毛泽东说除了沙漠没有人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有阶级斗争。我们可以扩大一步说,就是沙漠里也要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可是它却解释不了林黛玉为什么哭,它不是万能的。解释林黛玉为什么哭,那就又得动用文学分析与心理学、甚至精神分析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了。我们对于科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理解,科学只表明我们现在认识所达到的程度,将来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现在认识的否定。“曾有圣人言,议论安敢到”,如果一个学术到了这种地步,这样的学术是不会进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