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戴鞍钢: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创立(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团结报 戴鞍钢 参加讨论

    革命必须联合
    1904年,一些革命团体纷纷组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黄兴等人在长沙建立的华兴会和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的光复会。此外,还有湖北的群学社、武汉地区的科学补习所、上海的爱国协会、江西的易知社、南京的强国会、安徽的岳王会等组织,反映了革命的火种已在许多省份点燃,革命的队伍正在日趋壮大。
    客观形势的迅速发展,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把各地分散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统一领导大家的行动,从而将革命运动更有力地推向前进。不少人已在着手筹备。但是,要成立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需要有一位众望所归的领袖来指导和统帅。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孙中山——这位在1895年就开始了反清革命生涯,虽历经坎坷,仍不屈不挠、矢志不渝的革命家。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远在欧洲的孙中山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决定立刻返回日本,抓住大好时机,团结各方面的革命力量,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领导和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更大发展。
    1905年7月,孙中山风尘仆仆地回到日本东京,随即展开了紧张的工作。这时,留日学生中的革命思想正在急剧高涨,赞成革命的人越来越多,并突破了原先同乡会的范围,出现了跨省区的革命团体。由黄兴、宋教仁等人发起,湖南、云南、直隶、江苏等省留日学生100余人已经成立了革命同志会。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许多革命青年要求突破地域性的限制,实现更广阔范围内联合的强烈愿望。此外,宋教仁、陈天华等人还一起创办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从它的刊名和成员来看,也都在突破地域性团体的狭隘圈子。联合,已成为革命形势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由于首倡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国内革命青年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自然地成为众望所归的共同领袖,成为足以团结各方面革命力量的中心人物。
    孙中山首先登门拜访了黄兴。两人虽是初次见面,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光明磊落的品格,立刻使他们一见倾心,从此成为挚友和同志。他们就联合的问题,取得了完全一致的看法。接着,孙中山又与华兴会的重要骨干宋教仁、陈天华等人举行会谈,着重强调建立统一革命组织对于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宋、陈等人的赞同。华兴会是当时留日学生中最重要的革命团体,也是当时国内除兴中会外最有影响的革命团体。孙中山的主张得到他们的支持,成立同盟会的道路也就铺平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