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姜义华:在传承、创新中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国文化(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记者 任思蕴 参加讨论

    在应对世界三大困境的挑战方面,中华文明应能够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文汇报:中华文明的哪些价值最能在当下重新焕发光彩?哪些核心价值是最值得如今的发展中中国继承的?
    姜义华:中华文明贡献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就是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不同,就是确认世界各个文明、各个国家的差别是绝对的,强行消灭这些差别是办不到的,唯一可行的就是彼此之间通过互相了解,达到互相理解,实现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和解,这就是“和而不同”。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近人章太炎在诠释《庄子·齐物论》中“齐物”这一概念的意义时说:“齐物者,一往平等之谈。详其实义,非独等视有情,无所优劣。盖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乃合齐物之义。”所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是摆脱或超越某些政治家、哲学家们制造出来并被宣布为具有普适性的那些概念、观念、标准、规范、公理,承认万事万物的差异本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都具有独立自主、不受外来控制、压迫而存在和发展的自由,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既然“物之不齐”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就决不应“执守一时之见,以今非古,以古非今”,“或以异域非宗国,以宗国非异域”。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从文明冲突走向不同文明共同发展,这些见解应当是具有启发性的。
    文汇报: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面临一些普遍的困境。请您简单谈谈困境何在?中华文明又能为解决困境提供怎样的智慧?
    姜义华: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或已经实现现代化甚至已进入后现代的国家、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基本上或还保存着不少前现代成分的国家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或通常所说的东西方之间、南北部之间的差异与矛盾,特别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世界化的模式,和采用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世界化的模式之间的差异与矛盾,是困扰着当今人类的一大问题。
    困扰着当今人类的另一大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道之以利,齐之以律,民多欲而上下交征”的局面。物质欲望被激发、被释放、被纵容,自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对生态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自由泛滥。为了获取更多更大利益,上下之间交征,相互之间交征,不同地域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不同族群之间,都交相争夺。利益压倒一切,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新的两极化、多极化取向骤然加剧,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
    困扰着人类的第三大问题,是网络时代迅雷不及掩耳地到来。网络使人人在虚拟世界中成为自主体,同时又使人们在虚拟世界中高度世界化;网络又以其信息的量大、快捷、纷繁复杂,对整体性、稳定性、确定性进行了全面冲击,造成利益个别性、临时性、变动性成为主宰,而导致社会自身碎片化;网络还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意识单一化时代以传播者为主导的观念传播方式,越来越为交互性的意见传播、实时动态性的意见反馈、高度个性化的交互传播所取代,由此构成一种全新的网络“舆论场”,而这一网络“舆论场”则为种种非历史的、非逻辑的、非理性的、爆发式的、情绪化的欲求广泛地蔓延,以及个人情绪化发泄和集体超理性狂欢地交汇,提供了异常广阔的空间。
    面对这三大困境,世界各大文明都在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求突破的路径。我以为,中华文明所倡导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所坚持的民为大本、以义制礼、和为达道、天下文明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在应对三大困境的挑战方面,应能够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文汇报:西方学界过去强调欧洲中心主义,但是这种视角慢慢在转变,在瓦解。比如历史学科现在很强调全球史、文明史的角度。在此转变过程中,中华文明自身经历着怎样的过程?古老的中华文明的复兴会对世界文明的总体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姜义华:跨文明的全球联系,一直是中华文明前进的重要动力。汉代同西域文化的交流,汉、唐同印度佛教文化的交流,蒙元同伊斯兰文化的交流,明、清以来同西方文化的交流,都给中华文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跨文明的全球联系,也离不开中华文明的贡献。匈奴和突厥西迁,蒙古大帝国建立,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地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推动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通衢。当然,今天全球化的程度已千百倍于往昔。欧洲中心主义的瓦解,是欧洲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瓦解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非以所谓中国中心主义取代欧洲中心主义,因为中华文明从来没有欧洲那样的同资本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传统。中华文明经历过被列强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任意欺凌的深重苦难,所以,深知不同文明平等相待、友好交往的可贵。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将有更大的能力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姜义华教授在其近作《中华文明的根柢》一书中指出:中华文明的根柢是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他对书名中“根柢”一词的解释是:根有多种,有主根,有支根,还有大量须根。根柢,就是那主干根。
    如此,则中华民族的根柢何在,而哪些又是我们所处的文明的核心价值呢?
    姜义华教授认为,中华文明在世界原生型文明中是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而不中绝的巨型文明,依靠的是三大根柢:大一统的有效的国家治理,将农耕地区、游牧地区、山林农牧地区成功地整合在一个统一体中;家国共同体使国家治理成功地和家庭、乡里及广泛存在的各种社会自组织的自我维系结合为一体;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责任伦理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成功地使这一文明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再生力。这三大根柢使中华文明明显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众多文明中统一国家难以长久维持、将终极关怀寄托于彼岸的统一宗教难以解决世俗冲突以及无法应对内部挑战者造反和外部游牧族入侵的命运。
    谈到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他归纳了三个方面:中华文明政治伦理的核心价值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经济伦理的核心价值是“以义制利,以道制欲”,社会伦理的核心价值是“中为大本,和为达道”,天下伦理也就是文化伦理的核心价值是“德施普也,天下文明”。这些核心价值不仅见之于经典文献,更深深存在于世世代代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判断是非、评价优劣的基本准绳。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后,今天的中国更加重视寻求与历史根基和深厚传统的联系,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也在新的时期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日前,姜义华教授接受本报采访,围绕中华文明的价值、中华文明的复兴与世界秩序的改变等问题展开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