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从《日书》的变化,是否能描摹出古书抄写时代的某些社会概况? 李零:过去我们一直都有这种习惯,比如甲骨文出来了,大家认为它是一个史书,可以反映商代的社会历史,因为马克思史学比较注重涉及实践,所以都要把出土文献跟历史挂钩。可是最初并非这样,罗振玉先生在最初研究甲骨文的时候说,这本来是占卜的材料,就是用来研究古代占卜的。而占卜不直接记录历史,特别是占卜有一个固定程式,许多朝代占卜的问题都一样,比如下雨不下雨,永远都在问,是不是表示历史就没有变化?显然不是。我不同意“日书是社会的镜子”这种说法,照此逻辑,汉代照出来的跟唐代照出来的会是一套东西。而且到后期日用类书是想到什么就装到里面,而且可以随意组合。西方的almanac可能最初就是一张纸,放在车站里兜售,慢慢扩容为一厚本,最后就变成“黄页”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影讯、商场活动等内容都在里面。古代的日书也包括日常生活资讯。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日书会有差别,但它是一种比较程式化的书,会保留一些从古到今一直会问到的问题。我反对把日书吹得神乎其神,也没必要。 朱凤瀚:就拿商代来说,那时青铜器很发达,一些做研究的人恨不得在甲骨文里找到铸造青铜器的东西,但是铸造青铜器并不需要占卜。占卜的事情、视角跟史官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零:日书是一个很粗糙的东西,问的都是老一套,问的大事也不多,对研究历史作用不大,不如说就一个时期研究一些当时的社会风俗、民间情况帮助比较大。自从睡虎地秦简里的《日书》出了以后,很多人就据此写文章,因为日书主要是推算干支,大家就饶有兴味围绕着这些小技术做各种各样的文章,但我总觉得也没有那么太伟大的意义。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研究里面反映的社会情况,这当然还是可以去窥探,而不是去复原它那些占卜技术。 简背划痕的意义 文汇报:此次北大汉简里发现的《周驯》与《汉书·艺文志》里著录的《周训》被认定为同一种书。但有研究者以《周驯》内容与学界公认的道家文献有差异为由,否定此《周驯》就是彼《周训》。这个理由是否可取?北大汉简《周驯》与学界公认的道家文献差异在哪? 李零:大家过去对道家的印象是有问题的——汉初时,道家是一门入世的学问,并不是清静无为的学说。汉初,清静无为不是说都去当隐士,而是指国家对很多下面的事不要干涉太多。 朱凤瀚:无为而治,重点还是要治,是一种领导艺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