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防边防不可懈怠 海洋意识更需增强 国家安全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对中国来说,海洋是重要的安全屏障。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海上,数以千计的将士葬身于浩瀚的海洋。这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对待海洋这个重大战略问题,因为近代中国所受的侵略大多来自海上。 纵观世界大国的发展历史,共同的路径大多与海洋息息相关。英国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寻求原料基地,以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大肆发动对外侵略,殖民地遍及各大洲,成为“日不落帝国”。随后而起的法国、美国、沙俄等国也无不是先成为海洋强国,从海上对外掠夺而强盛起来。即使一些小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也因航海业发达,提升了国力,早在16世纪就曾以小欺大,从海上侵略中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于天下者必胜于海。 历史上的中国也曾在海洋上有过杰出的表现,千年之前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沟通东西方的联络。明朝航海家郑和亲率2万余人七下西洋,先后到达3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而自清朝初年实行“海禁”,后来发展为“闭关政策”,禁锢了自己的手足,导致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海权的丧失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落后。究其原因,一是海洋意识薄弱,二是国策制定失误,三是科学技术落后。在军事战略上则是长期固执于“重陆轻海、重防轻攻”“以陆制海、陆主海从”的狭隘观念,采取“不争大洋冲突,只专海口严防”的保守方针,甲午海战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海洋既是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又是各国博弈和竞争的焦点,海洋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海洋事业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兴衰,也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利益,决不可等闲视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中国的惨痛教训、当代中国的战略需求都明白地告诉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当代中国人的肩上。 (作者系解放军后勤学院一级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