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与哲学史互为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目前的实际研究中,二者呈现何种关系? 陈卫平:这二者的研究在现实中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中国哲学史论著往往也有思想史的意义;反之,中国思想史论著亦是如此。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是二者的研究对象具有重叠性。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思想家离不开以形而上之道为根柢,因而其所思所想必然蕴含哲学理念于其中。而哲学家对形而上之道的追寻,也是和当时的社会思潮紧密相关的。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和哲学家几乎是集于一身的。因此,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就有了高度的同一性。而在同一个研究对象中,其哲学之思又是和其他方面的思想交织在一起的。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道不远人”,对形上之道的思索最终是为了明了现实社会,即“推天道以明人事”。中国传统哲学的落脚点在于回答什么样的人生、社会是理想的人生和社会?怎样改变社会(“成物”)和造就自己(“成己”)?显然,回答这些问题就会涉及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宗教思想等思想史的内容。 丁为祥:在实际研究中,思想史与哲学史层次不同,但都是人们认识历史的思维工具。思想史是以历史真实与历史知识的形态连接过去和未来,而哲学史则是以价值与意义的方式连接过去和未来。二者的这种关系,既可用解读与诠释的继起性来理解,更可用知识与智慧的不同侧重、不同表现形态加以说明。也就是说,只有在思想史真实的基础上,哲学史智慧才能展现其超越性的价值与意义;同样,只有在哲学史的介入下,思想史的真实才更显深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