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要确保真实性 今年,辽宁绥中长城修缮、山西山阴“月亮门”长城坍塌等事件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由此可见,专业保护与社会期待之间的不平衡。长城到底怎么保护? 宋新潮表示,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长城本体形态是丰富多样的,“它当下的形态是由自然、人为和社会变迁共同塑造而成。”他说,在保护时,要确保其独特的文化样貌。 山西倒塌的“月亮门”,原是明代长城的一座敌楼,20世纪50年代将之拆成倒塌时的样子。“虽然当年拆敌楼是对长城本体的破坏,但这个‘月亮门’已成为当地民众一代人的记忆。修缮时,是恢复明长城敌楼,还是‘月亮门’?”记者问。宋新潮表示,目前还处于专家论证阶段。 他认为,长城曾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修缮时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遗存和信息。他举例说,抗战时期留在长城上的印痕,在保护修缮时就要保留,而不是恢复长城初建时的样子。这种历史信息还包括长城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性。辽宁绥中“长城被抹平”事件中,就是由于忽略了这一点,破坏了长城古朴的整体风貌。 其实,国务院在公布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有的点段属“古代建筑”,有的点段是“古遗址”,这本身就显示出了长城形态的多样性,因此“保护时一定要加以区分,绝非一说长城保护就得修成八达岭、山海关那样的。”宋新潮说。 ●记者快评 当专业保护遇上不专业但真爱长城的民众,凸显的是长城保护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行业与公众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给文物部门提了个醒: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交流渠道、创新参与方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