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保护要融入时代生活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保护,是包括长城保护在内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想状态。 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吸引10万余人参与长城维修公募活动,成为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新样式。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来,但是从整体上看,保护长城尚未成为公众的行为自觉。 在一些地区,当地居民完全不知道自家门口那条土垄就是长城,更想不到村口那个大土台就是长城的烽燧。对于更多的公众,保护长城是国家、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在这种状态下,如何激发公众参与保护长城的积极性? 对于记者的问题,宋新潮表示,打破僵局的方法就是——让保护长城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联,把保护融入时代生活中,“左手摸着现代社会,右手触及古代文明,才能带来心灵的激荡。”他说。 对于长城沿线的民众,通过教育传播,让他们理解“家住长城边”的意义,从爱家乡的角度来激发保护的热情,是目前不少地区正在做的事情。而对于更广泛的民众,开放展示是最直接的关联。《保护报告》显示,全国有长城景区92处,其中八达岭、金山岭、镇北台等点段成为长城旅游的代表性景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及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 然而,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并未得到所有人的重视。在已开辟的长城景区中,有50处未依法在省级以上文物部门备案,有49处未核定旅游容量指标,占比超过5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靠着长城挣了钱,却忽略了对长城的保护。 对于攀爬“野长城”的现象,宋新潮认为,应增加教育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行为其实是对长城的伤害。“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达到开放标准的长城点段都向公众免费开放,但限定人数,就如同博物馆免费开放一样。”他说。 ●记者快评 保护成果惠及民众,既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遗产保护与民众关联度、激发民众参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长城保护,政府、学界、公众,一个都不能少! (光明日报记者 李 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