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引国外经验为变法改革之鉴 晚清西学书目在介绍评价西书时,特别注意可为中国变法改革提供借鉴的资源,并提醒相关人士加以关注。如《增版东西学书录》介绍《列国变通兴盛记》时强调:“欲变法自强者观是书可以决所从事。”介绍《明治中兴云台图录》时指出:“读此书者知变法自强之际非一手一足所可奏效,则所以广学校、开民智者可不亟亟图之哉。”介绍《肄业要览》时称,是书“足以救中国民心之弊,不可不急读”。《西学书目答问》与《新学书目提要》的作者也处处在提要中提示西书可资变法自强者借鉴的紧要之处。如《西学书目答问》介绍《列国岁计政要》,称其“言西政者极要之本”。《新学书目提要》介绍《英国宪法论》,特别提醒:“此书专考英国宪法各条,诚我国言治者所宜亟读也。”介绍《日本制度提要》时指出:“日本官制昉于《唐六典》,维新以来则参考西法而定其职事,异日中国改革必将有取焉。” 在晚清西书书目的作者中,《新学书目提要》的作者于改革变法有较多深入思考。在介绍《东洋分国史》时,作者评论说:“夫政体之改革为事之所最难……明治之维新若是易易者,非出于政府数人之力,全恃国民运动而成。”所谓“国民运动”,实包括了“民智、民气”,作者把这一思想贯穿于诸多提要中,如介绍《佛国革命战史》时,议论说:“民智不能开,民气不能变,即有拿破仑之才力智勇,亦不过杀人流血盈野盈城,同遭涂炭已耳。”评论《亚美利亚通史》时,作者特别强调,美国之崛起,“非有旧制美俗以为基础也”,而是因为“富于自治之精神、丰于平民之思想”,故能“创完固之联邦,定成文之法典”,“其宪法之美备,整体之善良,能使欧洲诸邦欢舞歌泣以随其后”。基于美国独立富强之历史经验,作者推论道:“华盛顿血战八年,终拨乱反正,中国民果各谋自治之策,人人有独立之精神,而新政体之发见必不出于数十年之后。即于泰西各国同辉煌于世界史也不难。” 晚清西书提要中,可加发掘的思想性评点处处可见。如《新学书目提要》由美西战事感叹“西人之于兵事,每经一役,则实验尤多,独中国海军于马江、威海之间两为战熸而事后体察之用曾未有所闻,但做唏嘘之言,岂睹利钝之绩”。在《地方自治制论》提要中高度肯定地方自治“实与人民幸福相关……无论其国体为共和,为立宪,其必以此事为根柢理无二致也”。《增版东西学书录》既赞同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称其《国家学》一书“我国之不知国家为何物者读之可以起矣”,又批判“民权、自由诸说乃矫枉过正之言,不足为学者训也”。限于篇幅,难以列举。由此可见西学书目提要是一份有待充分挖掘的思想资源,无论是研究晚清思想史还是晚清目录学,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资源。 然而,无论晚清西书目录著作者是如何思考晚清时期的中国和世界,这些思想和观念都借由西书目录而阐发,因此,西书目录绝非是关于西书的客观介绍和推介,而是中国知识精英在接引西学时的一次“知识再创造”。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