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干支与科举之年份 一般解释年龄相同为同年,但在中国古代社会,这一词汇主要用于科举。 汉代以同时被举为孝廉为同年,当时根据文人之德才予以提拔,为官吏之主要来源。第一次为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此次被提拔者即被称为丁未同年。彼此以年兄相称,其子女则称对方为年伯。同年有时亦形成政治集团或宗派。 唐代以同时成进士者为同年,此时科举制度日趋完备,考试成为经常举行选拔官员之途径,同年逐渐增加,相互联系风气更趋密切。随后封建社会一直沿袭这种制度,宋代也不例外。 非常有趣的是北宋时苏轼、苏辙为亲兄弟,均为苏洵之子。苏轼生于景祐四年(1037),苏辙生于宝元二年(1039),但两人同时于嘉祐三年(1058)同登进士科,他们便成了戊戌科的同年了。今人如果不解,还以为他们是双胞胎了。 明代、清代不仅最高一级的会试中试者称同年,中等一级乡试中举者亦称同年,而同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发展到了极点,而在汤显祖身上有了集中的体现。 万历五年(1577),按甲子顺序,称为丁丑科。因汤显祖文名远扬,内阁首辅张居正有意拉拢,派族人向之疏通承允他一定能高中巍科,条件是做他的儿子张嗣修的陪衬。这正是其他参加会试的举人求之不得的,但汤显祖断然拒绝。会试结果,沈懋学为状元,张嗣修为榜眼。而汤显祖当然名落孙山。就这样,张居正设计的让汤显祖与张嗣修成为同年的阴谋落了空。后来几次会试,汤显祖依旧未被录取。 张居正罢官死去,再进会试时,已是万历十年(1583),癸未年会试,汤显祖以三甲第二百十一名中进士,却又成了内阁新的首辅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申用嘉,内阁次辅张四维儿子张甲征的同年。申时行、张四维利用这一机会又对汤显祖软硬兼施,企图使汤为其爪牙。汤显祖千方百计婉拒,仍触怒了申时行、张四维,官途饱受折磨,最后回乡,专心写作,完成《临川四梦》巨著。 又有《四进士》一剧,以毛朋、田伦、顾渎等四个同年进士为题材,歌颂了毛朋的秉公执法,惩办了顾渎等同年。经查对《皇明进士登科录》,确有毛鹏其人,为官清正。而其他三人均未出现于登科录,有可能出自虚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