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孔孟如何解决“前道德问题”(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华读书报 鲍鹏山 参加讨论

    孟子的解决方案
    但是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没有全民宗教信仰的民族,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个时代把宗教信仰当成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形态。那么,我们中国人靠什么来解决前道德问题?
    首先,我们说,孟子回答了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孟子是如何回答的呢?
    孟子的回答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四个字:人性本善。我们前面说到了,任何问题的终极性解决方案必须是简单的,或者说,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必须预留一个最为简单的终极性解决方案。对于前道德问题,宗教是这样,世俗的解决方案也必须是这样。假如人们问牧师: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牧师说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这是牧师的回答。假如我们问孟子,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孟子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你是人。人为什么必须做好人呢?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善的,做好人是符合你的本性的,所以做好人就是做你自己,做好人才是做人,不做好人就不是人。这里暗含着孟子对我们的反问:你是人吗?
    所以孟子的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他把这两个问题合二为一了,把做好人和做人合二为一了,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所以要做人就必须做好人,不做好人就不是人。
    孟子确立“人性善”,就是为我们这个没有宗教的民族确立我们自己的独特的道德基石。从人性出发,我们照样可以获得崇高与尊严,一样可以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人性善”,可以使我们获得对自我的肯定,对人类自身的信心,对人类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过一种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的信心。这非常重要。
    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孟子把人分成了三个层次:普通人,然后,这些普通人有两个取向:往上走叫圣贤,往下走叫禽兽。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到了孟子,就落实了,一般人处在可上可下之间,往上走就是君子,往下走就是小人。
    孟子有一句名言,叫“人皆可以为尧舜”,人都可以做成像尧舜这样的人,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有人的本性都跟尧舜一样是善的,我们有共同的基础,我们有共同的前提。尧舜能做到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孟子还借颜回之口,说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凡有作为的人都像这样。)所以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前提就是人性本善。所以,人性本善的信念,给了我们道德上的自信,给了我们一个上进的基础,甚至给了我们一个上进的理由,或者说他否定了我们不上进的借口,既然是人性本善,你为什么不可以做尧舜?如果你认为你做不成尧舜,孟子说这叫“自暴自弃”。自暴自弃这个成语是孟子创造的,他指的就是这些自甘堕落不愿意在道德上提升自己的人。
    孟子还有一句名言,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就是说人和禽兽相比,差距非常非常的小,就那么一点点。这个一点点的人和禽兽之间的不同是什么呢?就是人性中的善。关键在于,这一点点的善心,“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普通百姓丢掉了它,君子保存了它。)所以孟子在这个地方也有一个潜台词:假如我们否定人性本善的话,那实际上就是把人看成和动物一样了。“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个话我们可以把它推导一步,人和禽兽之间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差别,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差距,如果这一点点的不同丧失了,那我们就会变成禽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一个句式造出一个另外句子来:“人皆可以成禽兽”。成尧舜和成禽兽,关键问题就是你是否坚持你人性中的善,你是否相信你人性中的善,是否发扬你人性中的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