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从“千里长堤”兴修看清代社会权力的转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李诚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千里长堤”是清代在河北平原中部兴修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始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主体形成于乾隆年间,并持续修缮讫于清末,至民国年间逐渐解体。在长堤修筑过程中,既有朝廷发帑修筑的官堤,也有劝用民力兴建的民埝,“千里长堤”的修筑方式既有“民堤官修”,也有“官堤民修”。清代初期,朝廷借助发帑等方式积极介入地方社会事务。一旦长堤修筑完毕,维护成为常态后,国家将维护修缮权力交由地方政府,最终由地方士绅总领其事,民间乡绅遂由公共事务权力的执行者变为执掌者,伴随着权力上升的是清末民初浩大的地方自治运动。
    关 键 词:清代/千里长堤/权力转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12&ZD146);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14XNH069)
    作者简介:李诚(1986- ),男,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一、研究缘起
    传统社会末期的清代,直隶省中南部水患频发,据笔者对《清史稿·灾异志》的统计,有清一代本地区共发生大小水患102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水灾发生。为此,清政府在已有水利基础上,大规模兴修堤闸、涵洞、引河等工程,如永定河堤、南运河堤等。而在永定河与南运河之间,就修了一条绵亘千里的堤堰,初名“钦堤”,后改称“千里长堤”或“千里堤”。最早记述“千里长堤”的是雍正时期的《畿辅通志》,书中称其“起清苑县界,讫献县之臧家桥,周回于顺天、保定、河间三府之境,长千有余里,沿河绕淀为数十州县生民之保障”[1]。然而这只是对“千里长堤”起讫及长度的一种记述,在查考相关史料后,笔者发现有关“千里长堤”起点、长度等方面的史料概述有六种,且多种记述间相互歧异,只是雍正《畿辅通志》是最常见的一种①。这是由于“千里长堤”的兴修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直至道光初年才得以定型,其后又多有修缮之举。修建周期长,情况较复杂,才造成了史料之间多有牴牾。除了一些引述较多、前后因袭的典籍之外,不同时期的史料都或多或少反映了时人对“千里长堤”的不同认识。
    在清代“千里长堤”修筑之前,河北平原已多有水利兴修。从东汉末年曹操开凿的平虏渠,到隋炀帝时期的永济渠,再到明清为缓解运河的洪水压力兴修的众多减河,每次规模不等的水利工程都会对河北平原中部的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水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河流的改道、湖泊的淤没等,同样制约着水利工程的兴废。清人顾光旭在其《响泉集·文安县二首》中追溯“千里长堤”的历史为“滨淀堤千里,经营自宋元”[2],指的是千里堤的源头为北宋初年屯田使何承矩等人为了拒辽并修筑的“塘泺”。沈括在《梦溪笔谈》对“塘泺”所筑堤堰有过详细描述,称其长度“几八百里”[3]361,北宋的“塘泺带”在清代发展为直隶中部的东、西二淀,而八百里堤堰,则成为清代“千里长堤”的雏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