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合俞大猷歼灭福建倭寇战役中,横屿一战最为惊险,横屿地处海上,只一条浅礁与大陆相连,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方能露出。戚家军须乘落潮的短暂时间通过礁石登岛。戚继光命将士每人负草一束,铺草而进,自己亲自擂鼓助威,将士听从鼓声进止,终于攻上海岛,大败倭寇。横屿大捷后的中秋,戚继光与将士们以歌代酒,口授《凯歌》,即剧中的戚家军军歌。其后有平海卫大捷和仙游歼敌,肃清了福建的倭寇。 隆庆间,戚继光调守蓟镇,直到万历十年(1582年)罢职回到登州,于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1588年)病死于家中。 戚继光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他那首《韬钤深处》:“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止止堂集》上《横槊稿》),尤其脍炙人口的最后两句,是他的英雄梦,戚继光通过毕生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戚继光晚年受到张居正的牵连,罢职家居在家中贫病而死。他的好友汪道昆在祭文中说道:“夫材难,固也,将材尤难。特进负非常之材,成非常之功,难之难者也。”(汪道昆:《太函集》卷八三《祭戚少保文》)在《墓志铭》中,汪道昆则叹息道:“口鸡三号,将星陨矣。”(《献征录》卷一百六)黄仁宇先生在名著《万历十五年》中写道:“这事情的意义,即是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世界局势如是,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将星西陨之际,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了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 二、伟大的军事改革家 我们从戚继光抗倭的生平事迹,可以知道,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英雄,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改革家。改革本来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军事改革更是一件难上加难之事。 戚继光在与倭寇作战中,看到了旧日军制弊端,加之他所积累的大量实战经验,提出了以募兵制取代旧的卫所制的主张,在胡宗宪、谭纶支持下招募义乌矿徒,组成了戚家军,并且把这支招募矿徒组成的军队训练成为能征敢战的劲旅。戚家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建立在改革基础之上,唯改革才是强军的唯一途径。这也成为剧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戚继光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他的老师梁玠对他的影响很大。戚继光也因此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在训练军士的过程中写成了《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其中体现了他的主要军事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