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刘伟 参加讨论

    以中国实际为起点提出原创性理论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中国的实践,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只有坚持服务国家,立足解决中国的问题,把中国的问题解释清楚了,我们的理论才能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欣赏。在这个方面,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政治经济学为例,自20世纪以来的很长时期里,我们都是在沿袭西方经济学的学术传统,或沿袭苏联模式及其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党开始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经济理论,正如邓小平同志针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说: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这个初稿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逐渐成熟,这是我们最重要、最具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的经济思想。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还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成就,力求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新、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学说,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理论成果。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既要向内看,又要向外看;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聚合起文化和思想发展的磅礴之力。
    毋庸讳言,在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仍然存在着“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的问题,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唯洋是举、生搬硬套的现象。理论上缺乏自信,源于中国近现代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的落后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改变这种落后的精神状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需要根本改变这种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