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刘伟 参加讨论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我们必须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成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如果不加分析地把国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那就没有独创性可言了。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解决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命题,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才能真正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才能真正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世界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承认,才能真正具备理论自信的发展基础。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的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的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弘扬优良学风
    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学风问题不是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况。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这些不良风气有悖科学精神,严重妨碍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如果得不到纠正,任其蔓延,不仅在学术上、科学上难以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还会导致错误思想泛滥,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大力弘扬优良学风,弘扬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需要指出的是,优良学风的形成,既有赖于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价值追求,也有赖于良好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和宏观环境,在这方面也迫切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建立起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包容多样的学术评价体系,避免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克服重数量轻质量、重短期轻长远、重形式轻内容、重国外轻国内等片面倾向。需要克服学术管理中的官本位和官僚主义作风,提倡学术平等,尊重学术规律,鼓励学术争鸣。要给基层科研单位足够的学术自主权,使其具有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广阔空间。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为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学者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