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杰里.H.本特利:《新世界史》,夏继果、本特利主编《全球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5页。 ②威廉.H.麦克尼尔:《变动中的世界历史形态》,夏继果、本特利主编《全球史读本》,第12页。 ③梁启超:《中国史叙论》,《饮冰室文集之六》,《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12页。 ④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之旨趣》(1928年),原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一分册,收入《傅斯年全集》第三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 ⑤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卷首,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⑥傅斯年:《〈城子崖〉序》,原载1934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考古报告集》,收入《傅斯年全集》第三卷,第235-236页。 ⑦陈寅恪:《朱延丰〈突厥通考〉序》,原载1943年1月《读书通讯》第五十八期,收入《寒柳堂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62页。 ⑧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6页。 ⑨欧文·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唐晓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⑩欧文·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唐晓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78页。 (11)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蓝琪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0页。 (12)张承志:《文明的入门》,《常识的求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41-151页。 (13)杉山正明:《游牧民的世界史》,黄美蓉译,台北:广场出版社2013年版,第16-42页。《从游牧民看世界史——跨越民族与国境的疆界》于1997年由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是书是其增补修订本。 (14)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周俊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页。 (15)魏特夫(Karl A.Wittfogel):《中国辽代社会史(907-1125年)》,苏国良译,郑钦仁、李明仁编译《征服王朝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 (16)杉山正明:《辽、西夏、金、元:疾驰的草原征服者》,乌兰、乌日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14页。 (17)罗友枝:《再观清代——论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张婷、李瑞丰译校,刘凤云、刘文鹏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页。 (18)姚大力:《多民族背景下的中国边陲》,清华国学院编《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9页。 (19)姚大力:《推荐序: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杉山正明《辽、西夏、金、元:疾驰的草原征服者》,卷首。 (20)勒内·格鲁塞:《导言:草原及其历史》,《草原帝国》,第18-19页。 (21)葛兆光:《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宅兹中国》,第2-33页。 (22)韩昇:《堀敏一〈中国と古代东アジア,世界——中华的世界と诸民族〉》,《唐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威廉·H.麦克尼尔:《变动中的世界历史形态》,夏继果、本特利主编《全球史读本》,第11页。 (24)杰里·H.本特利:《新世界史》,夏继果、本特利主编《全球史读本》,第50-51页。 (25)Janet L.Abu-Luqhod,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 A.D.1250-1350,New York,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4. (26)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吉尔斯:《5000年世界体系:跨学科研究法初探》,《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第3-6页。 (27)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巴里·K.吉尔斯:《世界体系周期、危机和霸权转移,公元前1700至公元1700年》,《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第167-236页。 (28)马歇尔·G.S.霍奇森:《历史上各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夏继果、本特利主编《全球史读本》,第23-43页。 (29)杰里·H.本特利:《跨文化互动与世界历史分期》,载《全球史读本》,第124-144页。 (30)参见艾兹赫德《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姜智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1)史悦:《〈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评介》,《全球史评论》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2)刘迎胜:《全球化视角下的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及周边世界的交流和互动》,清华国学院编《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1-97页。 (33)余英时:《汉代中国的贸易和扩张》,邬文玲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4)王赓武先生相关著作可参考《南海贸易与南洋华人》,姚楠译,香港中华书局1998年版;《东南亚与华人:王庚武教授论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版;《王庚武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5)George F.Hourani,Arab Seafaring in the Indian Ocean in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Times,195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Expanded edition,1995. (36)K.N.Chaudhuri,Trade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An Economic History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Asia before Europe:Economy and Civilization of the Indian Ocean from the Rise of Islam to 175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37)Colin Mackerras,The Uighur Empire:According to the T’ang Dynastic Histories,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72. (38)Janet L.Abu-Lughod,Before European Hegemony:The World System,A.D.1250-1350,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39)S.A.M.Adshead,Central Asia in World history,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3. (40)Phillip D.Curtin,Cross-Cultural Trade in World hist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41)C.G.F.Simkin,Traditional Trade of Asi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42)约翰·霍布森:《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孙建党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46-55页。 (43)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卷底,郑明萱译,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11年版。 (44)卜正民:《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贸易的兴起·引言》卷首,刘彬译,文汇出版社2010年版。 (45)韩昇:《译者的话》,堀敏一《隋唐帝国与东亚》,韩昇、刘建英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10页。 (46)朱荫贵:《朝贡贸易体系与亚洲经济圈——评滨下武志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契机〉》,《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47)羽田正:《东亚海域史的实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世界史中的东亚海域》,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2-10页。 (48)葛兆光:《从“西域”到“东海”——一个新历史世界的形成、方法及问题》,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世界史中的东亚海域》,第12-22页。 (49)松浦章:《明清时代东亚海域的文化交流》,郑洁西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0)葛兆光:《揽镜自照——关于朝鲜、日本文献中的近世中国史料及其他》,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从周边看中国》,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72-483页。 (51)葛兆光:《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3-25页。 (52)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自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3)陈燕谷:《重构全球主义的世界图景》,弗兰克《白银资本》,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54)王国斌:《序言》,弗兰克《白银资本》。 (55)李伯重:《“相看两不厌”——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及欧洲经验的局限〉研究方法评介》,载氏著《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207页。王国斌此书中译本:李伯重、连玲玲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6)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1页、“引言:欧洲经济发展之比较、联系和叙述”。 (57)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第31页。 (58)黄宗智:《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现象与当前的规范性认识危机》,《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第1期。 (59)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第22-41页;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0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0)王玉茹:《银线·序》,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1)黄宗智:《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四个陷阱和一个问题》,《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8页。 (62)清华国学院编:《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该书收入了五篇文章,包括:刘东《全球文化与文化全球——“全球化”的复杂侧面及理论总结》、刘迎胜《全球化视角下的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及周边世界的交流和互动》、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姚大力《多民族背景下的中国边陲》、陈来《全球化时代的“理”与“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