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从东亚时间和东亚文化谈端午节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刘晓峰 参加讨论

    国家的边境并不是文化之边境。历史悠久的东亚文化圈,其边境远远大于后来的民族国家的边境。而这一地区共有的东亚文化,是我们东亚各国曾经在文化上血肉相连的历史记忆,是可以增进我们连带感的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应当放弃用民族国家的边界来切割东亚共同拥有的文化的思路,而思考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文化财富。
    京都大学研究中国史的著名教授堀敏一,在其《隋唐帝国与东亚》一书中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近代以前的世界,曾存在着以希罗文明为根本的欧洲文明圈、以伊斯兰文化为中心的伊斯兰文明圈、以佛教为中心的南亚文明圈等等具有相当规模的不同的文明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内的东亚地域文明也是其中之一。隋唐时代,东亚单独就是一个世界。它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作为文化基础。今天,这个东亚世界已经融入了全球化不可阻挡的进程中。那么,古老的东亚世界是不是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呢?如果有,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召开,批准76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中国有22个。这22个项目中,与我研究的时间文化关系密切的是端午节。端午节能入选,非常不自然又非常自然。
    为什么说不自然?因为如果让全国人民投票,从中国节日里选一个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99%以上都会选春节。春节才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为什么又说“自然”?因为在这之前有一段故事,这就是2005年11月韩国成功地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国内有了危机意识,一时之间,高喊“保卫端午”者有之,“万人大签名”者有之,有人甚至怕哪一天春节也被人拿去申遗了。可以说“韩国端午申遗”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中国社会。我们开始越来越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在这之前,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没有被列入国家正式法定节假日序列。但2007年11月15日,中国政府重新确定了法定节假日,这标志着传统节日在法律层面获得了新的地位。为什么不是春节而是端午成为中国第一个申请人类非遗的节日,就是因为有这一系列事件铺陈在前。
    对端午节,文化部非遗司的新闻稿是这样描述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我们注意到一个数字——2500余年。怎么算出来2500余年的?又是从哪个记载里能够推断端午节已经有了2500余年历史呢?
    这里有必要回溯一下端午节起源的诸多说法。
    一说端午为纪念屈原。这一说法是中国最流行的说法。比如教科书里面就说道,“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最后怒而投汨罗江”,老百姓们乘船打捞屈原,最终形成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这方面内容的记载不早于东汉中后期,也就是说,此前没有出现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端午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坚信越王勾践怀着对吴国的仇恨,他所有的低姿态都是假的,有一天终会来灭了吴国。所以他多次进谏吴王夫差。夫差受越人挑拨并愤怒于伍子胥的直谏,最后终于赐其自杀。伍子胥死前说:“如果我死了,就把头挂在对着越国方向的城门上,我要看着越国的士兵一个个走到吴国的都城来。”夫差听闻,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进兽皮袋,扔到江里。古人认为,受的冤屈越大,死时的戾气就越重,屈死者的灵魂会成为厉鬼。所以相传钱塘江潮就是伍子胥指挥水兵来淹夫差的。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