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从东亚时间和东亚文化谈端午节(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文汇报 刘晓峰 参加讨论

    还有说端午纪念的是曹娥。曹娥的父亲正是当年在江边带领百姓祭祀伍子胥的神官,传闻那年的浪潮特别大,一下子把他卷进江里淹死了。曹娥为了找回父亲的尸身,跳到江里。这是古代二十四孝里面比较有名的一个故事。后来也有说端午起源于越王勾践,他在端午当天搞水上阅兵,领着将士在水里练习。闻一多先生则认为,端午节应该是吴越两个民族对于龙的崇拜,是由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的。学者陈久今先生则提出,端午实际上是古代越族人的新年。关于端午的传说还有很多。比如湖北有一些地方说是为了纪念大汉将军马援;日本流传的说法是,一个高辛氏的孩子掉到海里淹死了,要在五月五日那天举行祭祀活动。
    不管是哪种说法,有一个共同点值得讨论一下,就是为什么会在五月这个时间过端午节?我认为这跟古人的世界观有关。
    古人对时间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总体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阴”和“阳”。古人认为,每一天都是阴阳两气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点,阳气到达顶点的日子就是夏至,日照时间最长,阴气到达顶点的日子就是冬至,日照时间最短。五月是夏至月,阳气在夏至这一天到达顶点,这也就味着,从夏至这一天开始,阳气会越来越弱。所以五月是阴阳转换之月,《礼记·月令》里面讲“阴阳争,死生分”,就是这个意思。
    明白了五月这个时间段的特点,我们就知道五月内在的一种矛盾。比如三月就是纯阳用事,阳气慢慢变盛,三月三有“禊祓”,大家走进水里调整体内阴阳均衡。再比如九月九日,阳气不足,大家都去爬山登高。三月三入水和九月九登高都是为了调整阴阳均衡。但五月一方面要保护阴气生长,因为只有阴气生长,万物才能慢慢结出果实,所以要强调“静”,不能太剧烈地运动;同时阴阳交合才能生出万物,所以又要强调“动”和“争”。如此一来,五月就又是一个“斗”的月份,人和人要争,物和物要争,只有争才能产生阴阳变化的效果。
    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摔跤,有斗草,最奇特的还有斗石——互相拿石头砸。端午节传到日本后,有些地区流行斗石,互相之间拿石头打,急了也用刀砍。有关这个习俗的资料从10世纪到18世纪一直都有。斗石习俗在中国辽宁的阜新还有遗存。当地有两个村落,一到端午节这天就互相拿石头砸,砸出血被视为吉利。哪个小伙子参加完石头仗没带点血回来,就会被认为没什么大出息。当然,过了端午节,两村老百姓照旧互相走动,该嫁的嫁,该娶的娶,但端午这一天一定会互相打。打到什么程度呢?田野调查记载老人的回忆,说从记事时算起,只有两年没打过,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后两年,因为实在是饿得没力气打了。我就斗石做过相关文献调查,东起日本、朝鲜半岛,南到台湾地区,西到塔吉克斯坦,都有端午斗石的习俗。端午赛龙舟不是直接“打”,但也是要互相“争”。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很多重要的习俗。比如古代炼降魔宝剑最好的日子,就是端午节的午时,因为纯阳之时成就的法器法力最大。道书里讲炼宝镜的地点,要选在扬子江上。下面是水、上面是火,水火相济,而时间要是端午午时。照这两个要求炼出来的镜子就是水心镜,是宝镜。端午五月还有采药、制药、晒药的习俗。古人都认为蟾蜍生活在月亮上,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吞食月亮的精华——一枚圆月被蟾蜍一点点地吃掉,就会慢慢变亏。月亮是太阴的话,蟾蜍就是太阴里的阴中之阳。所以,要想取蟾蜍身上的毒,也一定要在阳气最旺盛时候,也就在端午这一天上午。所以清朝时,一到端午节,宫里的一队太监就敲锣打鼓地走到海淀去抓蟾蜍,采它们身上白色的毒浆,再敲锣打鼓地回去。据说端午这天抓住的蟾蜍,拿一块墨塞在它嘴里,挂在那晾到第二年端午节,这块墨就变成神墨了。到底有多神?传说夏天用这个墨在墙上画圈,蚊子就只往圆圈里面叮,不叮人。虽然这些并不可信,但端午那一天抓蟾蜍的习俗是真的,并且很奇怪那一天很少见到蟾蜍,大概都预知难日躲起来了吧。
    不光蟾蜍,很多种药只要跟阳有关,在端午节采取都是最好的,比如取蛇胆。可见阴阳观念是理解古代端午节俗重要的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